二手车电商平台再掀融资潮 疯狂烧钱不是长久之计

汽车新闻中国经济网2017-06-19 16:26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摩拜和OFO等共享单车平台的巨额融资曾一度成为业界津津乐道的话题。不过,真正融资和烧钱最猛的,还不是共享单车。

  6月15日,瓜子二手车、车置宝和优信二手车召开发布会,公布最新融资情况。其中,瓜子二手车宣布B轮获得超过4亿美元融资,创下了二手车电商B轮融资规模之最。有业内人士表示,三大二手车交易平台选择在同一天“放大招”,火药味十足。

  事实上,二手车电商平台通过融资获得的资金,很大一部分被用作了广告的投放。有分析师向记者表示,烧钱投广告是为了获得更多用户、抢占市场,但大手笔的投入,巨额资金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在疯狂烧钱的背后,二手车电商平台在交易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关于二手车电商平台数据造假的消息一直不绝于耳,今年年初,优信二手车被爆存在“车源数据造假”、“交易量造假”、“合作商数量造假”和“融资信息造假”等问题。

  此外,车源分散,获取用户困难;卖方主导,成交转换率低等问题,依旧困扰着二手车电商平台的未来发展。  

  资本涌入电商获高额融资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二手车交易量累计达1039.07万辆,同比增长10.33%,首次突破了千万级大关。而据普华永道思略特预计,到2020年全国二手车交易规模(过户数)将达到2000万辆,交易额达到1.5万亿元。

  正是出于对市场的良好预期,大量资本迅速涌入二手车市场,使得不少电商平台获得了高额融资。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平台融资消息。1月份,优信二手车宣布完成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2月份,车300宣布拿到近2亿元C轮融资;4月份,大搜车宣布完成1.8亿美元D轮融资;5月份,汽车交易平台易鑫宣布签署高达4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协议,投资者包括腾讯、易车、东方资产(国际)和顺丰创始人王卫。

  而从6月15日当天三巨头“隔空斗法”发布的融资数额来看,瓜子二手车宣布B轮获得超过4亿美元融资,创下了二手车B轮融资规模之最。投资方包括H CAPITAL、招银电信基金、首钢基金旗下京西创投等,老股东红杉资本牵头并追加此轮融资,经纬创投、蓝驰创投、山行资本等持续跟投并追加投资。

  同时,继3月份获得近1亿美元的C轮融资之后,6月15日,车置宝也对外公布称完成了5亿元的C+轮融资,领投方为酉金资本及一带一路基金,水木投资集团跟投。  

  疯狂烧钱不是长久之计

  有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对记者表示,虽说各电商平台获得的融资数额非常大,来钱确实快,但也架不住烧钱的速度,实现自身盈利还是各电商平台无法回避的难题。

  而这种烧钱,最为直接的就是大力度的进行广告投放。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对于无论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车主多卖钱,买家少花钱”还是“成交量遥遥领先”的广告语,都非常熟悉,甚至有人能列举某平台代言人请了谁,赞助冠名了哪些综艺节目。而在实现了公交站、地铁站、电梯广告等多区域覆盖后,二手车电商平台的广告确实做到了深入人心。

  瓜子二手车CEO杨浩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瓜子二手车用在广告投放方面的资金接近10亿元。在二手车市场瓜子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二手车跟瓜子画上等号,“为这个事情投10亿元还是100亿元都会这么做,未来5到10年都会这样做”。

  尽管二手车各大电商之前高调宣称已取得了10%以上的二手车市场份额,但根据汽车流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2月份,电商平台在二手车总交易量中的占比仅为1.49%。

  除了信息不对称、不透明造成的来自消费者的质疑和不信任,二手车电商平台自身的盈利能力也饱受怀疑。有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是B2C、C2B还是C2C,其盈利模式都是以收取服务费为主。但仅靠收取服务费,扣除掉向客户支付的各类补贴,就很难盈利。他指出,正是因为疯狂烧钱和自身盈利困难,导致各平台缺钱,不得不进行融资,而为了融资,制造虚假的成交量也似乎成了唯一的手段。

  疯狂烧钱显然不能长久,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二手车市场处于较快的发展周期,从质量上来讲,二手车属于非标产品,质量难以确定,再加上目前还处于初级市场,无论是商业结构还是经营者都未进入到成熟阶段。从行业发展来看,仅通过“烧钱”来换取市场份额只是权宜之法而非长远之计。见习记者 陈 炜

[责任编辑:完善沭阳]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