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有四百多年树龄的古银杏(白果)树,生长在沭阳县贤官镇蒋元村鲍庄旁边大沙河(现为沭新河)西岸河堤上,由于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自然条件;优越,至今仍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该树高约三十余;米,树围近五米,三、四个人才能搂得过来;枝叶覆盖面近七百平方米。现在每年还产白果千余斤。该树在一九五三年收归国有后,被列为县重点保护文物。
鲍庄的历代鲍氏传人,都把此树当着命根子。据说此树很有"灵气",是的家的"风水"。不光鲍庄人这样说,就是周边各乡镇,凡是知道此树的,也都这样认为。五、六十年代,鲍庄连续考上几个大学生,外庄人都说这是沾白果树的光。又据传说,贤官街有个人在外地经商,曾经在浙江某地一户人家的墙上,看到过家乡古树的"落影"'并且连古树周围的景物及大沙河里的行船都真真切切地看见。如果真是这样,那可能因此树长在河堤上,地势很 高,周围又无其他高大物体遮挡,由于光的折射原理,造成了海市蜃楼的自然现象。民国初年,有一年发大水,沙河水位猛涨,白果树下的河堤几乎漫水决堤,全庄都跑到白果树下,有的跪拜,有的将小孩往树杈上送,托付给古树庇佑,不多时,河水下降几尺。后来得知是上游河道决口,客水流人沙河,致险情消失。但事实也证明:如果不是白果树的根系盘根错节,保持河堤的水土不流失,按照沙河上游来水流向,白果树下的河堤,首当其冲,不可能不决口,这不能说不是白果树的功劳。
此树由于受到乡人崇敬,形成许多神奇的传说,"文化大革命"中几乎遭受灭顶之祸。当时,造反派头头想以"破四旧"之名毁掉此树,鲍氏族人群起反对,广大农民亦起来维护。有人以"蚍蜉撼树,自不量力"为题,写大字报,抨击了个别人的毁树阴谋,才捍卫了这棵古树。
该树的树龄,据鲍氏传人历代相传,为唐代著名诗人鲍照第八世孙所植。另据沭阳县志记载,是公元一五八七年鲍氏老祖宗逃荒至此,安家时栽下。至今约四百多年,后者说法,有理有据。上海城隍庙(豫园)内有棵白果树,据说也有四百多年,但没有此树粗;苏州光福镇司徒庙内有四棵古松树,名曰"清、奇、古、怪",只是树型怪异,名声较大,实际上也没有此树繁茂、壮观。若把此树与花果山三元宫的几棵古树相比,也毫不逊色。此地历代鲍氏族人都是在白果树下长大的,白果树下就是鲍庄人年年纳凉、休闲话家常的好去处。更是孩子们嬉戏的乐园,年轻学子温课自习的好境地。这里既没有古刹寺观、亭、台、阁、榭作陪衬,也没有争奇斗艳、姹紫嫣红的花木点缀,但是凡知道此树的无不向往,或专程或顺道来此观光、拍照,就连不少过去一些叱咤风云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们,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路过贤官看到此树,亦非常感慨胜赞此树为我们中华之瑰宝。
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人们对两个文明建设的需求意识不断增强,周边各地远近县市来此观光者逐渐增多,该树的形象和声誉的传播范围更加扩大。贤官镇政府将抓住这个大好契机,计划在沭新河上架一铁索桥,沟通沭(阳)东(海)公路观光游客的往来,从白果树西边修一条砂石路通往贤官大街,将紧靠白果树的一棵同树龄的木瓜树,以及贤官街头的古老贤官亭连为一体,在古树与古亭周围栽植花木、草坪,形成两公里长的旅游观光带。这一计划的实现,将使这棵古树更加焕发青春,在苏北平原上大放异彩。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