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新安——汪友农中国画艺术展”昨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当天下午,“汪友农中国画艺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薛永年、孙克、王镛、张晓凌、陈湘波、朱万章、吕晓、吴忠、吴洪、邹明等艺术界人士出席了研讨会。
已经去世的汪友农先生。
展出作品。
“梦回新安——汪友农中国画艺术展”昨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深圳商报记者夏和顺摄)
展出作品《梦笔生花》。
4月5日下午,“梦回新安——汪友农中国画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中国美术馆是汪友农旧游之地,29年前,经过汪友农等人的奔赴呼吁,黄叶村遗作展在此登上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并轰动京城,离世两年的黄叶村也因此被誉为继陈子庄、黄秋园之后“人亡业显”的现代中国画传奇人物。历史再现惊人相似的一幕,在汪友农逝世两周年之后,他的遗作展同样引起京城美术界及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
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诸迪,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理论艺委会主任薛永年,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孙克,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副理事长王镛,《美术》杂志主编尚辉,《中国书画》杂志社长、主编康守永,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忠,深圳市美协主席、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吴洪等出席了开幕式。
汪友农,著名美术教育家、国画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39年4月生于安徽南陵,2015年2月因病在深圳去世,享年76岁。汪友农出身在书香门第,从小受家庭影响,钟爱文学及绘画艺术,擅诗词,精翰墨,懂鉴赏,喜收藏,他自称“一生痴迷诗与画”。汪友农在中国画方面用功深厚,上世纪70年代创作的人物画《重任在肩》《稻是队里的》等曾在《安徽日报》等报刊发表,其中《重任在肩》曾作为年画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改革开放后,汪友农又创作了极具时代气息的《迎春图》,他的人物画受到包括赖少其、鲍加、张贞一在内的美术界名家的高度评价。
吴为山、陈湘波、薛永年等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吴为山说,汪友农遗作展令人感动,这是一个纯粹的文化人,他的作品充满文化情怀,他不炒作、不张扬,他的创作是对生活、审美和文化追求的方式。吴为山说,梦回新安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与大师对话,与古人为友;另一层是晚年寓居深圳时对家乡的怀想。
薛永年说,他最早就是在中国美术馆结识汪友农的,那是在举办黄叶村遗作展时,他认为,汪友农对我们的启示有两点,一是为人上低调高品、尊师重道;二是艺术上寂寞耕耘、大器晚成。此次展览共展出汪友农遗作59幅,包括各个时期的人物、花鸟和山水画作品。这些作品受到众多喜爱传统中国画艺术的观众的热捧。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一位女士边观看边用手机向同好直播,她说,“这位老先生的绘画我太喜欢了。”
汪友农先生生前好友薛祥林、聂邦瑞等专程赶到北京参观展览,黄叶村的长女黄道玉和丈夫佘建中也从安徽赶到北京,黄道玉向记者回顾了汪友农当年奔走筹办黄叶村遗作展的过程,依然心怀感激。汪友农先生的家属韩振凊、汪建农、汪田霖、汪欣早、汪姗霖等出席开幕式。汪欣早代表家属致答谢辞,他对父亲的创作经历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他说,父亲将一生奉献给了他挚爱的绘画艺术,读书、鉴赏和创作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梦回新安”艺术展成功举办,父亲的作品登上了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这也是父亲生前的最大遗愿。
当天下午,“汪友农中国画艺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薛永年、孙克、王镛、张晓凌、陈湘波、朱万章、吕晓、吴忠、吴洪、邹明等艺术界人士出席了研讨会。专家们在发言中认为,汪友农是继陈子庄、黄秋园、黄叶村之后出现的一位重要的中国画艺术家,是“人亡业显”的又一个例证,也是研究20世纪中国画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个案,此次展览是对现代美术史的补遗工作。(记者夏和顺)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