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罗瑞垚)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中国患者一旦患病就习惯往高阶医疗机构就诊的习惯,该如何疏导?
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表示,要推进“分级诊疗”,就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建设好基层医疗机构,“要有房子、有设备、有诊疗空间、有良好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还要让优秀的医疗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4月28日,国家卫计委举行医改专题新闻发布会,梁万年在发布会上说,基层医疗机构的软件建设,一方面要向基层培养输送人,另一方面还要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鼓励培养适宜性的人才,让他们“留得住、用得上”。
“首先要有人,空白的乡镇卫生所、村卫生室要有人下去,”梁万年说,除了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以对口支援的方式向基层输送人才之外,还要鼓励建立医联体、“县乡村一体化”的医共体等形式,并通过医保支付报销规则、价格调整机制,使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促使大医院主动把优质人才下沉到基层。另外,目前在一些地区实行的全科医生特岗试点,今年也将扩大范围。
随之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让人才在基层“留得住、用得上”的问题。梁万年说,要在其职业发展空间、薪酬机制以及政治荣誉和社会认同方面进行改革。
梁万年说,基层医疗机构既要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更要考虑公共卫生和医疗功能的有机融合,不仅仅是传统的看病,而要以健康管理为核心。
因此,基层机构要重点加强对全科医生的培养,以全科医生服务作为应对病患的第一道门槛,以协同专科医疗和其他的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
此前,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曾说,想要让医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就要让医生的职业属性“从单位人变革成社会人”,让医生的流动不用付出太大个人代价;如果医生是配合单位政策,由大规模机构下沉到基层机构的,还要让人“去了还回得来”。
梁万年还表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围绕其需求,“尽量创造条件,改变现在一些不合理的体制机制,提升他的积极性”。
此外,还要探索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梁万年说,要构建薪酬结构、薪酬总量和相关政策,使其真正符合医疗行业的特点,能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梁万年介绍,2016年医改工作重点还有一项任务,就是要为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就近提供公租房保障。“就是考虑到我们这个行业,可能随时要去急诊,有紧急突发事件要去。怎么解决医务人员的住房问题,尤其是就近给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提供公租房保障,对于他开展工作,解决他的后顾之忧都非常有意义。”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