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31日晚上8时许,南京雨花台公安分局板桥派出所接到市民陈先生报警,称其13岁的儿子偷拿家里近2000元买了一部手机,希望民警对小孩的偷钱行为进行教育。
“班上的同学都有手机,我也想要有一个,可是爸爸妈妈不给我买,我只好拿钱自己去买了。”童童(化名)告诉民警他偷手机的原因。
民警了解到,陈先生是做工程的,钱包里总会放较多的现金。陈先生每次回家很晚,到家后就将包随手丢在客厅的沙发上,由于工作强度大,资金流动也很频繁,陈先生往往一回家就倒头大睡,也不会清点钱包里的现金。
去年12月31日晚上,童童妈在收拾房间时,无意中发现童童书包里装着一部大屏手机以及手机充电器。童童妈再仔细一看,童童书包里的手机连手机膜都没有贴,是一部崭新的手机。
童童妈立即把童童叫来,询问手机的出处。一开始童童还不肯承认是自己的手机,谎称是误拿了同学的手机,但童童满脸的紧张还是露了馅,在童童妈的再三逼问下,童童承认了手机是自己偷偷拿钱去买的。
当着民警和父母的面,童童道出了实情。原来,平时童童只有得到父母的允许,才能在家中玩手机,所以非常羡慕有手机的同学,他为了“攒钱”买手机,就偷偷拿了爸爸钱包里的钱。由于怕被发现,童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第一次只拿一张100元。之后他发现爸爸并未察觉钱包里的钱变少,胆子就变更大了,连续半个多月都是每天从钱包里抽出一张百元大钞。攒到一定的数量后,童童就带着这些钱偷偷地去手机专卖店买了一部手机。由于怕被父母发现,拿到手机后,陈童便将手机的包装盒扔掉。
李女士表示:“平时我们都比较溺爱孩子,在这件事情上我们的教育可能并不能让孩子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民警的到来更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所以才报警请民警同志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防止小孩走弯路。”
民警语重心长地对童童进行批评教育,告诉他务必改正错误。随后,童童向父母道歉,并承诺今后如果有想法会第一时间跟父母讲,不会再犯此类错误。
民警也提醒童童的父母,如今物质生活极其丰富,青少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小孩年纪较小,需在平时多花时间加强教育和引导,否则很容易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童童的父母感谢了民警的耐心工作,并表示今后一定会注意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