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在乡村振兴之路上,淮安这几个村子不断“放大招”,短短几年时间里,就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见证了村子发展的繁荣巨变,这几位村民有话说——
带动千余村民就业 祖孙三代“女掌门”的生意经
提到淮安市淮阴区的军田村,就不得不提到“特殊的”祖孙三代。
母亲刘桂兰是辣椒“制种大王”,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女儿李建梅,获得了“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孙女金婷婷,也被评为“淮安市三八红旗手”。满满荣誉的背后,是这三位“女掌门”带领村民一起脱贫发家的致富路。
大约在1987年,辣椒特种这件事对于军田村的村民来说还是个稀罕事。“那时候的农民啊都没有人敢去报名的呦”,母亲刘桂兰是个老党员,李建梅说,面对村里的动员推广,我母亲最先响应号召,带动我们村里十几户搞起了辣椒良种繁育。
到了1990年以后,刘桂兰的辣椒种植产业就带动了周边村子一千多个农民一起就业。“那可是很不得了的事情!”李建梅给我们细数当年被雇佣的农民收入:1988年,工人一天的工资是2.5元;1989年,大几百口的工人,每个工人一天收入3块钱,这样的工资水平持续了四年。“那时家家户户都没有多少积蓄,在这里做工的小姑娘一个月拿了90块钱回家,真是高兴的不得了。”
在辣椒种植这条路上,李建梅逐渐成了母亲的左膀右臂。2009年,政府提倡“规模经营”路线,李建梅一家拿出了家中近二十年的积蓄,全部投资到了合作社当中,进而又带动了很多农户致富。
到现在,当初十几户参与的“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一个集良种制作、优质蔬菜种植,产、供、销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入社会员不但发展到全村,还扩大到了周边乡镇,延伸到涟水、泗阳等外县区,总户数达661户。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经营,年销售收入达到1300万元,会员户均增收超万元,合作社也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新时代,传承的接力棒又递到了孙女金婷婷手中。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合作社里的农产品种植,也引入了大数据为指导,科学配量种植。“现在大家都在搞互联网+,2017年开始,我们也开始琢磨开办电商,线上线下共同进步。”李建梅说,女儿对电脑熟悉,未来的电商发展之路就交给女儿金婷婷了。
回顾三十年的发展之路,三代的传承,传承的是什么?李建梅说:“看到我们周边的老百姓富起来了,就是我们最大的喜悦。这么多年,我们发出去的工资最起码有三千万。看着他们赚到钱了、笑了,我们也就笑了……”
年收入8年翻了近20倍 葛老汉眼中的幸福生活
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村曾是刘老庄八十二烈士与日寇浴血奋战的疆场。但有着光荣历史的革命红村,曾经也是一个经济薄弱村。
今年77岁的葛从义,见证了整个村子脱贫致富的大变化。“生活变化最大的就是2009年”,葛老汉回忆,2009年以前,全家就是靠种地生活,全家的收入一年也就是三千多。后来,村里组织将土地集中流转出去,拿到了土地流转的租金,还有政府的补贴,自己也能去做点零工,一年算下来,一个人怎么也能“赚个万把来元”。大约在2010年到2012年之间,葛老汉一家就脱贫了。“就拿2017年来说,我们一家的年收入比没脱贫之前大约翻了15到20倍。”
葛老汉一家的变化就是刘老庄脱贫致富的缩影。
刘老庄村党总支书记朱林介绍,我们刘老庄村以“住房多层化、农民企业化、环境生态化、家园旅游化”为目标,把村中的3493亩土地全部流转为连片的高效农业,千亩日光能大棚、千亩果树采摘园、千亩光伏太阳能发电、千亩精品苗木园纷纷落地……2009年开始,村集体经济从负债7万多元发展到盈利2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000多元增长到2017年的1.8万元。“在2012年,我们村就摘了贫困的帽子。”
刘老庄村先后被授予“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村”、“全国计划生育示范村”、“江苏省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
不但腰包鼓了,刘老庄的村民们还搬进了新居。5层的现代化住宅楼,宽敞明亮,附设有健身广场、公共绿地、幼儿园、卫生室等配套设施。同时,村民生活所需的水电费,孩子上幼儿园的费用全部由村里承担。刘老庄村还发动村里57名党员对接贫困户,一对一帮扶。葛老汉也是村党员中的一个,他所对接的两户家庭,也相继在两年内脱贫了。
对于未来,葛老汉说他希望村子里能多落户些大企业,让大家都能更富一些。提到自己的新年愿景,葛老汉很憨厚的笑道:“我自己没的什么想法,日子已经过得很好啦,这可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优越生活,现在就是最幸福的时刻。”
从月入千元到万元 家乡的现代农业让他富起来
随处可见的彩绘雕塑,沿街色彩鲜明的二层小楼。不远处,洪泽湖面上的微波荡漾着金光……这就是淮安市清江浦区和平镇越闸村呈现给世人的美貌。而几年前,村里的路面两边还长着荒树,街道也只有如今的一半宽,完全没有现在的勃勃生机。
是什么“魔法”让越闸村旧貌换新颜?
2013年开始,越闸村以古庄牛生态农业项目为主导,在保存村落原有风貌基础上,以“淮河新洲头,魅力古庄牛”为开发定位,流转了千亩土地,开始打造千亩采摘园、千亩花海、千亩水乡、千亩示范基地、千亩民宿。只2017年一年,就吸引了15万的游客来越闸村体验农家乐观光、采摘、休闲旅游项目。
游客多了,村子的发展也好了起来。也就是在这一年,现年53岁的顾风祥开始带着一家人返乡创业。顾风祥说,最开始自己在外面打工做厨师,每月收入三千多。后来,村里的书记到我家里来讲,现在的村子搞生态旅游了,问我愿不愿意回村一起搞旅游。“我当时一听,就说‘好哇’!做别的我心里没底,但是乡村旅游带起来的都是村里实实在在的东西,我对这特别有信心。”
顾风祥回村后就和家人办起了“又见炊烟”农家乐,营业第二年的收入就达到了12万多,这几年的年收入每年都会再增加两三万。“2017年的生意比往年的都要好。村里的葡萄采摘园啊都搞起来了,游客也多了不少,粗粗算下来怎么也得赚了十七八万吧。”
顾风祥除了农家乐的收益以外,还有土地流转的租金和分红。村党总支牵头与古庄牛公司签订协议,建立“公司+农户”模式,努力创造租金、薪金和股金“三金”收益。公司2017年实现盈利300多万,纯利润的30%作为村集体和村民的股金进行分红。再也不像父辈那样只靠种田谋生,自己的钱袋子是越来越鼓。对于现在的顾风祥来说,月入过万已是习以为常。
现在的越闸村是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江苏省生态村。2017年又被江苏省文明办评为“江苏最美乡村”。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顾风祥也是喜上眉梢,“盼着我们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好”。
交汇点记者王建旸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