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伶查看患儿病情。
核心提示
照片上,一位医生拄着拐杖在病房里了解病人的情况……昨天,扬大教授邓杰把这张“拄拐医生”的图片推荐到本报与市卫计委联合举办的感动“医”瞬间征集活动中来,他说,他发到朋友圈的这张图片,网友们纷纷点赞:冬日的暖,正能量,情在人间,好感人……这位“拄拐医生”就是扬大附院(扬州市一院)西区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房伶。
从业32年来,只停过一次门诊
“房副主任,又来了一个重病人,意识不太清楚,请问这种药要用吗?”“房副主任,这个哮喘药怎么用?”“房副主任,孩子的肺炎好了吗?”……昨天中午,在市一院西区医院七楼儿科病房办公室里,房伶笑着回答医生、患儿家属的各种问题。她的两只脚穿着不一样的鞋子,桌子旁边放着拐棍。
工作间隙,她告诉记者,半个月前,她左脚不小心扭伤,造成撕脱性骨折。
作为儿科副主任,她不仅要看病,还要负责西区医院儿科的行政事务,因为季节原因,小患者增多。当时,她便要求石膏打紧点,因为她要跑来跑去。
“这点伤,没什么!大家信任你才挂了你的号,怎么能因一点点伤说停就停呢?”受伤第二天,本来应该休息的她,还是坚持上门诊,她说,“当时又疼又肿,如今都挨过去了,也就不觉得有啥了。”
从业32年来,她只因为父亲去世停过一次门诊。
心系患儿赢得病人家属真心感谢
办完孩子出院手续,邓女士特意来到医生办公室感谢房伶,她说:“那张感动网友的照片,就是房伶拄着拐杖来看望我的孩子,孩子才2周岁,因患肺炎9日住院的。房副主任让我们真的很感动,出院前一定要对她说声‘谢谢’。”
这里60多张病床,全满了。房伶介绍,小患者病情都比较重,比如脑炎、肺炎、扁桃体炎、肠炎等。“最近一段时间,天天都有重病人,抽筋的、心衰的,高热引起抽搐,一个小时就来3位‘重病号’,这样的状态下,我在家休息也不会心安,不如来上班。”
据介绍,西区医院门急诊、病房医生一共19人。前天下午,房伶坚持上门诊,半天就看了50多位“小病人”,一直看到傍晚6点多。正常上班时间是下午2点,她常常13时20分就开诊了。
“大家都很忙,在这里面对复杂的病人时,我们一起担起担子,这样大家工作时都轻松些。”房伶坦言,其实,他们水平都不错,我只是想和他们分担些。
尊重职业,习惯变成了惯性
脚受伤以后,连续半个月,房伶的丈夫一大早就先将她送到医院,然后再赶到苏北医院上班。房伶说,丈夫是麻醉医生,两个人常常忙得连在一起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这次受伤了,最大的“好处”是无论多晚,他们可以一起吃晚饭。
她说,儿科一直是超负荷运转,每位医生都很尽责,中午他们就在病房办公室稍微打个盹,又投入到工作中。“春节外地医生也只能放2天假,这里还有怀孕7个月的医生也要求值夜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坚守岗位。”
房伶说,这就是职业的选择,习惯变成了惯性,做了这一行就要尊重职业。“以前我们是免费上大学,上完大学又包分配,干了这行就一定干好。其实,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尊重这个职业,心里也没想其他的东西。”
上斌 丁云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