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苏州警察完成维和任务 获联合国和平勋章

江苏要闻苏州日报2017-01-22 08:22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三名苏州警察完成维和任务 获联合国和平勋章

根据公安部授权,由三名苏州警察参与的第五支赴南苏丹维和警队,派驻联合国南苏丹维和营地。近日,他们圆满完成了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顺利返回。因在维和期间表现出色,这支警队全体队员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国务委员、公安部长专门签发嘉奖令,表扬了这支队伍,江苏省公安厅也为这支维和警队的队员们记功。

张岩:为13/30的机会

60多天每天苦练英语到凌晨3点

2014年12月,江苏省公安厅发布通知,选拔在职公安民警组建赴南苏丹维和警队。“看到选拔通知,就觉得自己一直以来等待的就是这个时刻,”昆山市公安局城北派出所民警张岩说,之前已经从新闻中了解到非洲地区因为战乱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平民百姓饱受战争之苦,他觉得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就是要为和平战斗,不管战斗的地方有多艰险。

当时全省通过报名审核的民警共130人,张岩凭借自己过硬的素质和充分准备,与苏州市公安局公交分局副局长张亦林、姑苏分局治安大队民警杨帆一同成功进入30人培训名单,前往中国武警学院进行封闭培训。

这时,张岩才真正感受到压力,被选拔出来的30人优中选优,有过维和经历的有11人,通过英语专业八级的有17人,其他大部分同志是英语专业毕业,而张岩仅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甚至没有出过国,他自认为前往南苏丹的几率微乎其微。

但是,没有任何优势的张岩暗自下定决心,笨鸟也可以先飞,13/30的机会,自己一定要当这个分数的分子,戴上神圣的蓝色贝雷帽。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张岩天天挑灯夜战苦练英语。“你见过凌晨3点的北京吗?”张岩告诉记者,那60多天里,他每天伴着凌晨3点的北京的晨光入睡,休息三个小时左右又伴着6点初升的朝阳醒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4月,张岩通过了UN维和警察司的资格考试,10月成功通过工作背景、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考察,他顺利拿到1/13的中国赴南苏丹维和警队的编制!

一顶全新的“蓝贝雷”在2015年12月飞赴南苏丹!

张亦林:坚守岗位

爆发武装冲突时三天三夜不敢合眼

张亦林是苏州的第一名维和警察,担任了第五支赴南苏丹维和警队的副队长,负责与联合国维和机构的联络和翻译。2008年1月18日,张亦林曾在东帝汶执行过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所以,对这次去南苏丹可能遭遇的困难,他事先就有心理准备,但现实的残酷超出了预想。

张亦林说,维和警队驻扎在联合国南苏丹营地,平时他们的身份依然是警察。驻地正好处于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中间,所以,当2016年6月当地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之后,被夹在交火双方中间的维和警队,一下子陷入了危险境地,子弹、炮弹甚至武装直升机就在他们头顶上飞。最激烈的是此后的7月8日至11日,南苏丹政府军和反对派武装都动用了火箭弹、迫击炮、坦克等重武器,在南苏丹首都朱巴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炮弹就在他们附近爆炸。

张亦林清楚地记得,最危险的一天是2016年7月9日下午,他和战友们正在营地指挥部忙碌,突然一发炮弹落在维和区内爆炸,距离他们不到20米,爆炸的气浪当场把他和战友们从凳子上掀翻了下来。然而,大家冒着危险始终坚守岗位,从未离开过。

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这一年里,张亦林和战友们经历了三次武装冲突。最牵挂他们的人,莫过于在国内的亲人。“那次武装冲突,我们三天三夜不敢合眼,也知道家人和同事很担心,可南苏丹营地那边的联络信号非常差,微信不能天天刷。”张亦林说,只有空下来的间隙,通讯信号忽然有了,战友们才赶紧刷个朋友圈,发个动态向家人报平安。

杨帆:拉近距离

难民家门口挂起五星红旗

说到朋友圈,杨帆的微信朋友圈不仅是家人同事和他联系的最主要方式,而且还让这个小伙一时成了“网红”。

“当时是没有办法,工作的基地没有网络,很难与外界联系,每天只能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外出,找有网络的地方将这些图片和文字发出。”杨帆记录的微信朋友圈日记,虽然每篇只有短短几十个字,但通过他的描述,远在苏州的亲友同事,还有广大网友能了解到维和警察们在瓦乌难民营的执勤工作,包括了解难民情况及该地区受战事影响程度,评估安全形势,也包括长短途巡逻,监督、核查地区警局内的执法情况等。

“平时要对难民营内的人员、物品、住所进行彻底搜查,违禁品包括热火器、冷兵器,甚至酒精饮品等都要查,旨在消除安全隐患。12名警察、24名肯尼亚大兵浩浩荡荡开进难民营内。和这二百多号难民两个月相处下来,基本上我能叫出所有人的名字和编号。每个人见到我都会上来打个招呼:China,Fan Yang。”

“只要是我所到之处,人人皆肯配合,甚至有人家一见我,还没等我张口,就自觉地掀床垫、开箱子……丝毫没有抵触情绪,一户人家门口飘扬的是五星红旗哦……我装备齐整,手套都是自备的;加之业务还算熟练,很快把负责的区域清扫完毕。警察头头EUNICE看我首先结束任务,略微夸奖两句后指派我再到防线外围探探情况。”

“既然干,就干出咱中国警察专业的一面!头盔防弹衣走起!”……虽然只是十分简短的文字,但从中可以读出一名中国维和警察对和平的热爱和对工作的热情。

食物短缺、交通不便、通讯困难,持续的40℃以上高温和高强度工作,给维和警察身体造成了巨大负荷;更可怕的是,紧张的安全局势、突发的武装冲突,让人神经时刻紧绷。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杨帆一有空就去向翻译学习阿拉伯语和当地其他民族的语言,以便于和难民交流。这些努力让他和难民们相处融洽,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China爸爸(papa)。

[责任编辑:柳晓原]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