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018如何续写绿色篇章
22日南京市两会之政协“绿色”主题议政会上,7位委员对环保工作提了很多建议,环保局长包洪新总结过去一年的成绩,畅聊2018的措施与计划,从相关方面点对点“答题”。
去年关停600多家落后产能企业
“关于提到堵和疏的问题,是辩证的说法,南京环保的做法,首先是倒逼转型。”包洪新介绍,过去几年,南京在淘汰落后产能,无论落后的钢铁还是水泥,都下了功夫起了成效。仅仅去年,南京就关停600多家落后产能企业,使得南京的污染本底,要比周边城市少很多。
“这一系列的行为,倒逼了企业的治理,促进了南京的转型。”在包洪新看来,南京大企业居多,重化工发展的惯性大,所以转型方面,任重道远。
全省首推冬春应急管控
在实际的城市环境质量管控中,南京在全省率先实施冬春季节管控,自每年冬天11月1日起,到次年春天2月底,“4个月间,本着大气污染改善的目标,排污量大的企业,实施限产甚至停产。”包洪新透露,成效明显的做法,很快被推介到省内乃至省外。让南京颇为自豪的是,如今国内很多城市冬春都实施了类似的管控。
“但这种方式只是有短期的管控成效,最终,还是要转化成倒逼转型的举措。”包洪新坦言。
严格执法一年环保罚逾款8000万
自2015年起实施的新环保法,处罚力度空前,如连续处罚、关停扣押、刑事移交等,因此被全社会喻以“钢牙式”的法规。在南京,包洪新自我总结:“力度比较大。”
一年环保处罚案件1600多件,8000多万元的处罚金额,“因为南京相关企业也就2500多家,不同于苏南等市,动辄有上万家。”他认为,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再严格的执法,也不为过,“就是要通过执法,来倒逼企业转型,倒逼好的企业最终留下来、进入南京。”
三把尺子衡量企业环境行为
在对企业的治理方式方面,包洪新还提到了行为引导,“也就是委员们谈的疏导。”作为副省级城市的环保局一把手,他表示,在跟企业沟通时,对企业环境行为的衡量,有三把尺子。
第一把,是国家法律法规,排放达标,是守法的,可以打60分,“我们还要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让企业知道这是及格分。”第二把,是企业是否用清洁原料生产,这是行为分,达到可以打80分;第三把比较高的标准尺是“企业和周边环境是否友好”,简单说对环境的影响是否让周边老百姓认可,如此,企业的环境行为能达到90分,那企业就是绿色的。
南京排污收费标准同类城市最高
南京在环保治理上创新方式,比如环境经济政策。“我们的排污费收费标准很高,接近国内同等城市最高。”包洪新透露,今年国家要实施环保税,目前参照税级标准,“我们达到国家标准的4-5倍,也是省内标准的两倍。”他表示,目前南京是省内的最高标准。“通过这一杠杆,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型,加速引导绿色企业到南京投资。”
加强施工器械的排气管理
针对委员提到的工地扬尘对南京空气影响,包洪新坦言:“影响南京空气质量的因素中,施工这个环节,比重较大。”在这方面,南京要求“五达标一公示”,即围挡、覆盖、硬化、冲洗、公示要达标,一公示就是公示责任人。
新的一年,南京要加强施工器械的排气管理,无论萝卜车还是其他大型施工器械,针对油品差、机器相对老旧的现状,2018年,南京将强化油品的监管,“工地施工器械使用和机动车相关的优质油品,是否强化管理,是否合格,将纳入招标条件。”包洪新说,这将作为新年工地评判的绩效,进一步约束工地扬尘管控水平。
外秦淮河采取流域性管控
有委员提到外秦淮河的整治,这条南京人引以为傲的河流,在新的一年治水工作中,被列入达标断面。
“现在,外秦淮河水质堪忧,一些敏感指标超标。”包洪新毫不讳言这条南京人熟悉的河流近况不佳,“河道达标,就是要采取流域性的管控措施。”具体如何治水?对外秦淮河,包洪新表示,首先要管住上游江宁来的水。江宁的建成区有100多平方公里,住有上百万人口,生活污水通过各种途径,最终很多排到了外秦淮河,因此必须截污控源。同时要实现主城的雨污分流,将污水尽可能全部收集到污水处理厂;要管好周边的污水泵站,目前,老城的排水问题是污水尚无法应收尽收,旱季仍会不同程度地让污水排放到河道里;此外,全市也在实施比较大规模的生态引水工程,通过“流水不腐”的原理,确保河道清洁、加大河道水体自净能力。
“V类水,是岸边边走可以边看的;Ⅳ类是在里面划船可以看的;Ⅲ类就是可以下河游泳的。”包洪新用形象的比喻,为委员们解释了三大类水质标准,“治水任重道远,但环保局有信心,在全体委员们的关心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支持下,把大家好的建议,转化为新的一年的工作举措。”包洪新表示。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