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以来,从机关大院的一场场会议,到园区工地的一次次督查,从市县领导的一句句承诺,到部门单位的一项项实际举措,都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机关作风正在转变。
新年第一天,南京召开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人民大会堂所在的长江路上,不见一辆公车停放。每一名参会代表均在年前收到通知:“参会人员由各单位安排集体乘车,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前往,不得安排小轿车接送,会场附近路段禁止停放小轿车。”
转变机关作风,必须敢于直面“家丑”,自揭短板。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在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上直斥南京机关和干部中依然存在“坐而论道”、“虎头蛇尾”、“知难就退”、“推诿扯皮”等诸多机关病,改进作风不能是“吹吹风”,更不能是“一阵风”,必须从“心”开始,从“真”入手,从“实”做起,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用双脚丈量民情,用行动排解民忧。江宁全区作风大会上专门放映一部《执行力的拷问》专题片,集中展示2012年南京媒体曝光的问题类新闻,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周谦点评:“‘自曝家丑’就是向各级干部强调,转作风不仅关系到行政效率、政府形象,还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浦口区机关作风建设工作大会则要求从群众“恼火的事”抓起,组织各单位“一把手”走进“12345”办单现场,开展群众不满意工单“清零行动”。
自揭短板和严肃批评只是手段,目的直指机关作风建设的“执行力”。19日召开的全省机关作风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南京在交流发言中提出“坚持把执行落实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作风建设的根本任务,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作风建设的评价标准,坚持把严格问责作为作风建设的刚性约束”,转变机关作风,南京要争当全省机关作风建设“先行军”。
转变作风不能只靠“吹风”,要有体制机制护航。南京市委专门印发了《关于改进领导方式促进工作落实的实施办法》,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制定“促落实”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转作风问责机制。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