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送别元宵节的鞭炮声中,国内成品油价迎来今年的首次调整,方向为“涨”。
据国家发改委通知,自2月25日零时起,国内成品油价上调,幅度为汽油300元/吨、柴油290元/吨,折合93#汽油0.23元/升,0#柴油0.25元/升。省物价局随后宣布,此次调整后,我省93#汽油最高零售价上调为7.64元/升,0#柴油上调为7.53元/升。南京等沿江八市使用的93#国IV汽油上调为7.97元/升。
时隔3个月后的这次调整,其调价时间窗早在15日就已打开,但“到点未调”。昨日发布的“调价令”符合市场两点预期:一是调价时间因春运因素延至元宵节后;二是调价幅度因2月份物价走高压力而“打折”,原先市场测算,93#汽油起码上调0.27元/升。这一“打折”让另一预期落了空——江苏等地的93#国IV汽油价仅差几分未能达到8元整数关。
这次调价将给CPI和消费者带来怎样的影响?知名机构卓创咨讯的分析师陈晴表示,成品油在CPI中的权重约为0.2%,此次油价上调幅度在3.6%左右,将直接拉升CPI涨幅0.007个百分点。不过,油价的上涨将拉高运输成本,通过成本传导,进而加大对CPI的影响。对受影响最大的物流行业来说,此次柴油价格上涨3.6%,将直接增加1.77%的运输成本。而私家车主每月油耗将上涨30-50元。
成品油价再次运行于历史高位区,让消费者“心结”又起:居民收入不及美国,但油价为何比美国贵?据了解,2月19日,美国汽油价格超过4美元/加仑,折合人民币6.63元/升。陈晴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油价中消费税等费税占比偏高,达30%左右。此外,美国成品油市场高度市场化,加油站定价也更灵活。
自2010年四季度国内严重柴油荒凸显成品油定价机制弊端以来,新的定价机制何时推出一直备受社会关注。2012年,国内成品油定价改革朝着市场化迈出一大步,不仅基本上“到点即调”,而且调价幅度和市场价格变动幅度趋于接近,因此,去年成品油价调整“四涨四跌”,频率创历史最高。
“今年首次调整已启动,新定价机制年内出台的时机已基本成熟。”成品油专家刘峰说,作为国内能源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尤显迫切。待春耕结束时,若国际油价处于下行通道,而恰逢国内6、7月份柴油需求淡季,不失为新定价机制推出的好时机。改革的方向仍是进一步市场化,这意味着未来触动国内成品油价调整的“22+4%”两大条件都可能改变,两次调整的间隔时间将比目前的22个工作日更短,而国际市场三地原油价格变化率“4%”的红线也将下调。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通过微博提醒,新机制实施后,成品油价调整将会更频繁,消费者应做好心理准备。
据国家发改委通知,自2月25日零时起,国内成品油价上调,幅度为汽油300元/吨、柴油290元/吨,折合93#汽油0.23元/升,0#柴油0.25元/升。省物价局随后宣布,此次调整后,我省93#汽油最高零售价上调为7.64元/升,0#柴油上调为7.53元/升。南京等沿江八市使用的93#国IV汽油上调为7.97元/升。
时隔3个月后的这次调整,其调价时间窗早在15日就已打开,但“到点未调”。昨日发布的“调价令”符合市场两点预期:一是调价时间因春运因素延至元宵节后;二是调价幅度因2月份物价走高压力而“打折”,原先市场测算,93#汽油起码上调0.27元/升。这一“打折”让另一预期落了空——江苏等地的93#国IV汽油价仅差几分未能达到8元整数关。
这次调价将给CPI和消费者带来怎样的影响?知名机构卓创咨讯的分析师陈晴表示,成品油在CPI中的权重约为0.2%,此次油价上调幅度在3.6%左右,将直接拉升CPI涨幅0.007个百分点。不过,油价的上涨将拉高运输成本,通过成本传导,进而加大对CPI的影响。对受影响最大的物流行业来说,此次柴油价格上涨3.6%,将直接增加1.77%的运输成本。而私家车主每月油耗将上涨30-50元。
成品油价再次运行于历史高位区,让消费者“心结”又起:居民收入不及美国,但油价为何比美国贵?据了解,2月19日,美国汽油价格超过4美元/加仑,折合人民币6.63元/升。陈晴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油价中消费税等费税占比偏高,达30%左右。此外,美国成品油市场高度市场化,加油站定价也更灵活。
自2010年四季度国内严重柴油荒凸显成品油定价机制弊端以来,新的定价机制何时推出一直备受社会关注。2012年,国内成品油定价改革朝着市场化迈出一大步,不仅基本上“到点即调”,而且调价幅度和市场价格变动幅度趋于接近,因此,去年成品油价调整“四涨四跌”,频率创历史最高。
“今年首次调整已启动,新定价机制年内出台的时机已基本成熟。”成品油专家刘峰说,作为国内能源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尤显迫切。待春耕结束时,若国际油价处于下行通道,而恰逢国内6、7月份柴油需求淡季,不失为新定价机制推出的好时机。改革的方向仍是进一步市场化,这意味着未来触动国内成品油价调整的“22+4%”两大条件都可能改变,两次调整的间隔时间将比目前的22个工作日更短,而国际市场三地原油价格变化率“4%”的红线也将下调。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通过微博提醒,新机制实施后,成品油价调整将会更频繁,消费者应做好心理准备。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