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老太连打几小时麻将上吐下泻 出现“肠中风”

江苏要闻扬州晚报2017-03-05 15:08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很多人都知道“脑中风”,而肠子的血管和大脑的血管一样,也会出现“肠中风”——缺血性肠病。市区65岁的王奶奶(化名)10多年前就查出“三高”,最近,她打了几个小时的麻将后,突然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她就是缺血性肠病,是肠壁血流灌注不良所致相应肠道肠壁缺血性损害,通俗地说,是负责供应肠道血液的肠系膜动脉被堵塞了。”扬大附院(扬州一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邓彬告诉记者。

病例回放

打了几小时麻将,65岁“三高”奶奶出现了“肠中风”

对一般人而言,“缺血性肠病”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而邓彬和他的同事们却很熟悉,所以常称之为“肠中风”。邓彬介绍说:“仅上个月,西区医院就有5个患者因该病住院。这些年来,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老年人口的所占比例日益增高,‘肠中风’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前述的王奶奶就是其中之一。10多年前,王奶奶就先后查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因为都是慢性病,王奶奶有时在意,有时也不在意。比如吃饭偶尔管不住嘴,逮着荤腥的东西多吃几块;比如打麻将,是她一直的爱好,尽管身体有病,她还时不时地约三五好友打几圈,而“肠中风”就是在那天下午打了几个小时麻将后发生的。

“快吃晚饭时,好好的喊小肚子疼,还一个劲地犯恶心。然后又忙不迭地去卫生间,拉了几回肚子,竟然还便血了。”王奶奶的老伴说。因为王奶奶有“三高”症,见此情形,家人不敢大意,赶紧送其到医院。

“以前,‘肠中风’患者常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胃肠穿孔、急性阑尾炎和自发性腹膜炎等。”邓彬说,因病例逐年增多,医生的认识也增强,只要是高发人群患者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就会让他们做增强CT、肠镜,必要时行血管造影检查,来确诊缺血性肠病。

医生解析

50-60岁有基础病的女性,是“肠中风”高发人群

上个月的5例“肠中风”病人,基本都是这样检查并确诊的。她们都是女性,年龄从55岁到76岁,她们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

邓彬说,就临床经验,“肠中风”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其中50-60岁年龄段的女性患者尤其高发,可能与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其发病原由,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血栓,导致血流不畅、局部肠壁供血急剧减少,甚至堵塞。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肠壁全层梗死甚至穿孔,危及生命。”

所幸,当“肠中风”出现时,会有一些显著的症状。邓彬介绍,首要症状是腹痛,以脐部和下腹部多见,以胀痛和绞痛为主,并且具有症状重、体征轻的特点;再则病人会恶心、呕吐、腹泻,患者会出现血便;严重的患者出现肠缺血梗死后就会出现肠麻痹坏死和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等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肠中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像王奶奶这种突然间出现剧烈腹痛、腹泻、便血等情况的就属于急性发作。此外,还有些“肠中风”是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的,“这种是慢性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腹痛不是突然而来,而是时不时发生一次,但感觉又不是很明显,到情况加重时到医院检查,部分人可能已经出现了肠道狭窄、纤维化等现象,发展下去就有可能演变成肠坏死和肠梗阻。”

预防措施

治疗基础病,饮食要清淡,运动要经常

回头再说王奶奶,家人将她送到医院后,经过几天的药物治疗,病情已明显好转。“大多数‘肠中风’,早期治疗结果很好。一般经内科保守治疗能痊愈,只有部分症状较重的病人需要手术或介入治疗。”邓彬说。

尽管大多数“肠中风”不像“脑中风”那般凶险,但专家提醒,也不可掉以轻心。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邓彬表示,对于易发患者,首先是要针对动脉硬化用药,改善全身血管功能。在应用保护血管、抗动脉硬化药物的同时,还应积极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病。

其次,饮食方面要尽量清淡,少吃动物脂肪和过于油腻或高脂肪的食物,忌烟限酒,控制体重;注意补水,不要等渴了才喝水,要多喝白开水,也可以喝一些淡盐水。

另外,要保持大便通畅。不能久坐不动,每天可以适当地在家或者走出室外做些运动,以减少肠血管栓塞的形成。

最后,如发生腹痛便血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并向医护人员说明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以利于及时诊断缺血性肠病并处理。

通讯员 仇上斌 记者 张庆萍

[责任编辑:果冻宝贝]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