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知青”为下放地贫困村民建房
中国常州网讯 4月26日中午,武进区雪堰镇新康村村民们仿佛过节般开心:47年前下放到漕桥的原市第二初级中学学生携家带口到村里“探亲”,还在新康村办了21桌报恩宴,以感谢村民们当年对懵懂少年的呵护之情。席间,知识青年谈乃成与新康村村民王汉忠之间一段40多年的故事让所有人动容。
65岁的谈乃成如今是常发集团副董事长。47年前,正读初二的他响应国家号召,自愿从城市下放到农村,来到如今的雪堰镇新康村委中金家塘村民小组,和他一起下放的还有3名男生。从小在城市长大、家境不错的谈乃成起初很不习惯。“每天都喝粥,一个礼拜只能吃一两顿干饭,别说肉,就是蔬菜都没有,吃干饭就用酱油拌。”当时,新康村民兵营长、负责知青管理工作的王汉忠发现了4人生活上的不适应后,隔三岔五从家里带些萝卜干、咸菜给他们下饭,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这就相当于“开小灶”,让谈乃成等人十分感激。
在相处的2年多时间里,为人实诚、热情的王汉忠给新康村的知青们留下了好印象。谈乃成告诉记者,两件事让他和大他7岁的王汉忠成了好兄弟。1970年农忙结束,因为家里请了裁缝,父母让他请假回家一趟。就在此时,恰逢征兵工作开始,登记表到新康村后,为了不耽搁此事,王汉忠专门从乡下赶到城里,把表格送到谈乃成手中,结果,途中还被小偷偷掉了30元。谈乃成事后才得知此事,当即表示要把这笔钱补上,但王汉忠怎么也不肯收。在当时,30元差不多是城里工人一个月的收入。
因为王汉忠及时把表格送到,谈乃成顺利报上名,成了一名军人。参军前,谈乃成提出把留在知青宿舍的家具全送给王汉忠,当年的口粮分配后也留给他,王汉忠不肯,但拗不过只能口头答应。可大半年后,村里口粮分配一结束,王汉忠就摇着小船,将一张竹床、两张竹凳连带口粮等一件不落地送到谈乃成家。“从新康村到我家有30多里路,就是上岸后也要走四五里路,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扛到我家的。”时隔40余年,回忆起这件事,谈乃成还记得所有细节,仍非常感动。王汉忠的言行,让谈乃成真切感受到了朴实和善良,也让谈乃成认定了这个朋友。
1975年初,谈乃成从部队复员,被分配到常柴厂车队当了一名驾驶员。为公司送货时,只要经过漕桥,他都会顺带看看王汉忠这个老朋友。上世纪80年代,谈乃成当上了车队队长,生活条件得到改善,逢年过节都会去新康村看望王汉忠。当时,和谈乃成事业上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汉忠因身体原因不得不休息在家,家境也每况愈下。王汉忠的妻子告诉记者,从20多年前开始,丈夫陆续被查出高血压、心力衰竭、肾炎、糖尿病、胆结石,失去劳动能力,开始几年每年药费要几千元,如今,每年药费都过万。1998年,谈乃成下海,和朋友创办了常发动力公司,事业蒸蒸日上,但他始终没有忘记与王汉忠的那段情谊。从2000年开始,谈乃成每次去看望王汉忠,都会捎些生活必需品,每年财物资助不低于万元。
2010年,谈乃成看望王汉忠时,注意到他还住在昏暗潮湿的平房内,家里充满了霉味,大部分家具都已破旧不堪。“我帮你把房子翻建下吧?”没想到,王汉忠婉言谢绝。“你已经帮了我那么多,我良心上过不去啊!”此后两年,谈乃成多次建议,可王汉忠坚决不同意。谈乃成于是专程赶到新康村委,将想法告诉了当时的村主任。最终,经过村干部多次做思想工作,王汉忠才勉强答应。一得到消息,谈乃成立即拿出20余万元交给了村干部。2012年,王汉忠的旧房开始翻建。2013年年初,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室内外装饰装潢一新,配套家具家电的新屋正式落成,在当时,这座2开间的2层楼算是村里最好的房子了,王汉忠夫妻俩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对王汉忠的帮助,谈乃成不愿多说,谈起王汉忠对他的帮助,却反复向记者描述:“没有当初他送来的那份征兵表,也就没有现在的我,我的人生转折点,是王汉忠带来的。”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