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考上大学后第一次春游时拍的照片,在南京中山植物园,照片中我的年龄最大,最小的才16岁。”昨天,南京市民杨书华给记者展示了这张照片。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因为超龄,杨书华与高考无缘,78年,在招办人员的帮助下,杨书华终于搭上高考这班车,顺利考取南京医学院(现在的南京医科大学),后来进入南京胸科医院工作。
“现在想来,高考报名那天,每件事都挺巧的。”杨书华向记者回忆。那是1978年6月20日,当年高考报名的最后一天,杨书华那时候在南京凤凰山铁矿当机修工。“1977年高考规定30岁以内的考生才能报名,我因年龄超4个月,被淘汰了。那天也没想着报名,因为单位有班车去南京市区,我就想去咨询咨询。”杨书华告诉记者。当天上午,穿着工作服、戴着草帽、脚蹬解放鞋的杨书华来到雨花区招生办咨询,正巧碰到铁矿教育科的领导,由于超龄,又没有毕业证,两人因此发生争执。
当时招生办一位女办事员把二人拉开,她十分同情杨书华,便给他支招,让他去高中开学籍证明。“当时我立马就坐33路车往十中(现在的金陵中学)奔。”杨书华告诉记者,“到学校的时候正好在门口碰到当年的音乐老师徐美玉,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她就负责开学籍证明,她当时刚要出门,要是我迟来一步,可能就碰不上她了。”
拿到证明,杨书华又奔到雨花区招生办,那位办事员悄悄给他办了报名手续。杨书华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位女办事员是南京七中的一名老师。78年7月12日,杨书华如愿收到准考证,准备了一星期,就去考试了。那时候本科线是350分,杨书华考了360分。“我高中毕业于十中的素质教育试点班,老底子好,所以仓促复习还是考上了。”杨书华笑着说。78年10月,杨书华收到南京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
杨书华对记者说:“我给你看的照片是我和同学第一次春游时拍的照片,最右边的是我。当时,大家年龄相差很大,我32岁年龄最大,我旁边的王登玲才16岁,真是奇迹。”毕业后,杨书华先后在南京橡胶厂医务室和南京市胸科医院工作过。“我非常感谢当年那位女办事员,因为她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使我从一名矿工变成了一名医学专家。”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