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转换,火辣的阳光带来初夏感觉,而对于南京的鸟友们来说,这是个值得期待的季节。夏候鸟中的明星“仙八色鸫”、“白寿带”、“水雉”等大明星即将陆续登场。被誉为“世界上最小鸭子”的棉凫,近日也现身南京沿江湿地。
“凌波仙子”数量比往年要少得多
水雉,因其体态优美,羽色艳丽,被美称为“凌波仙子”。民间,有人把这种鸟叫做“水凤凰”,足见其珍稀和梦幻。而浦口沿江湿地,历年来一直被水雉看中,成为它们繁育后代的重要场所之一。
近期,水雉家族成员陆续抵达,寻找合适的生境繁衍生息。一位观察水雉多年的鸟友告诉记者,今年目前观察到的水雉数量比往年要少得多。
在一处荷花塘中记者看到,两只水雉在池塘里慢悠悠地迈着步子,后颈处的一抹金黄,在阳光下尤为醒目。
据了解,水雉生活在开放性湿地中,主要为淡水湖沼。因其有细长的脚爪,能轻步行走于睡莲、荷花、菱角、芡实等浮叶植物上,巢通常会选择在大型浮草上,如芡实等。它对栖息地的要求较高,但近些年因缺少宁静的栖息生境,如今已不多见。
棉凫是世界上体形最小的雁鸭类
而在不远处的一片水域中,一只白头黑嘴的小鸭子,吸引了更多鸟友的关注。它就是世界上体型最瘦小的水鸭——棉凫,体重只有190克左右。记者看到,它始终在池塘的中心活动,娇小的身材极好地融入了周围的环境。据了解,1934年一位外国人在南京首次发现它,当时发现人将这种鸭子取名为“南京鸳”。它喜爱在开阔的水域活动,主要吃种子及蔬菜,尤其是睡莲科植物,也吃昆虫、甲壳类等。
自然摄影师范明告诉记者,棉凫是世界上体形最小的雁鸭类,远望之下白色的身体就像一团棉球,它在中国南部大部分地区为夏候鸟。因为数量稀少,在南京偶有发现。
据资料显示,1990年国际水禽局在中国仅观测到123只。在四川成都和上海等地,它曾经消失近50多年,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稀有等级。
能否留住湿地的阵阵鸟鸣
范明表示,沿江湿地一直是水鸟重要的栖息地,而近些年湿地的萎缩直接影响了候鸟和本地留鸟的数量,鸟类没有隐蔽的栖息场所和觅食环境,数量也会大大减少。
据资料显示,由于湿地资源遭遇围垦、污染和过度利用等危害,近30年来,省内有8个面积100公顷以上的湖泊消失。外来物种入侵威胁严重,水葫芦、水花生、互花米草等入侵物种在湿地区域快速繁殖,威胁本土生物多样性。让人触目惊心的是,20年前的南京地图,河西地区有几十个小型湖泊,现在几乎一个不剩。
城市以及乡镇的发展扩张,南京沿江湿地不断萎缩,水鸟的数量逐年下降,南京能否留住湖泊、江滩上的阵阵鸟鸣,成为很多环保人士以及爱鸟人士关注的焦点。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