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拍卖”学生主席 竞拍成功提一个心愿

江苏要闻2014-05-19 13:48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说到拍卖,估计很少有人不知道,小到家用电器,大到古董房产,都可以成为大家用金钱进行竞争的对象。可是,你听说过拍卖“主席”的吗?

近日,江苏大学一学院就将学院内的“主席”们(学生干部)放到了台前,供大家竞拍。这一消息一经发出即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争议,人怎么能被拍卖呢?原来,他们拍卖的并不真的是“主席”,而是“对‘主席’们提的一个心愿”的机会。

“拍卖主席”引同学围观

“一万拍卖币一次!一万拍卖币两次!一万拍卖币三次!成交!”17日下午,在江苏大学,一场特殊的拍卖会吸引了不少同学驻足围观。说它特殊是因为,这场拍卖会的“拍品”不是一般的物品,而是来自江大文法学院的学生干部们,即学院里各级学生组织的学生“主席”。竞拍成功后,买家可以向自己拍得的“主席”提出一个小心愿。在不触犯法律和不违背道德的前提下,“主席”应当尽量满足这个心愿。

“见过拍卖的,没见过拍卖主席的,猛一看有点贩卖人口的意思,就过来瞧瞧究竟是怎么回事。”在现场,大一的小董对记者如此说道:“我之前在网上看到了‘拍卖主席’的宣传帖,当时就被震惊了”。他说,自己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有疑问,所以大家决定来现场看个究竟。

“义卖”是为慈善募捐

马晓彬是江苏大学文法学院的大三学生,作为本次“拍卖主席”活动的组织者,他表示,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给公益组织募捐。“我想用一种吸引眼球的方式,让大家在关注拍卖会的同时,也能关注慈善公益事业。”

至于为什么会“拍卖主席”,马晓彬解释说,“平时有不少同学,尤其是大一的学弟学妹们会觉得这些‘主席’太‘高大上’,难以亲近,我就想通过一种特殊的形式,让学生干部能够跟大家‘零距离’接触一下。”

马晓彬告诉记者,经筛选,最终有十名“主席”参与了本次拍卖。为了避免过分商业化,马晓彬还规定:拍卖的标价不能以“元”为单位,而是用“拍卖币”表示,一百个“拍卖币”的价值等同于一元人民币的价值。

气质“御姐”拍出最高价

按照“拍卖主席”的流程,十名“主席”的照片和个人介绍会在网络上公开展示,“买家”可以通过浏览这些信息初步确定自己的竞拍意向。而到了现场拍卖阶段,“主席”们除了要进行现场才艺展示,还需随身携带一样家乡特产。竞拍成功后,特产将随心愿一并奉送给拍得者。“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活动的过分商业化,同时也是对被拍卖者的一种尊重吧。”马晓彬解释。

在拍卖现场,记者看到,参加本次竞拍的主席中,有8名女生主席和2名男生主席,而活动的组织者,马晓彬正是为数不多的男主席之一。拍卖中,马晓彬被一名同专业同年级的男生拍下,该男生说:“马晓彬是班长,平时学习成绩好,又挺乐于助人的,我希望在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复习中,得到一些他的辅导。”而本次竞拍的最高价获得者则是被大家称为气质“御姐”的文法学院社团联合会主席黄菁。现场有一位想约她一起吃饭的男生开出了一万拍卖币(一百元)的最高价。

“大家都是校内的同学,是不会提出什么过分要求的。”马晓彬说。据了解,短短两个小时的拍卖会一共筹得了五百多元的善款。马晓彬说,这些钱将全部以“爱心包裹”的名义捐献给西部山区。

记者 曹德伟

[责任编辑:admin]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