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5000余人暴走20公里 为贫困孩子劝募

江苏要闻2014-05-20 20:59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5278人风雨中暴走20公里,为让贫困孩子每天能喝上牛奶劝募。5月10日,“一袋牛奶的暴走”公益活动在常州举行,共募款114716.63元。

常州市义工联会长孔源说,随打工父母来常州的流动孩子已有10多万,他们中不少人喝不起一袋牛奶。一袋牛奶的成本约为1元,以一学年200天计算,只要200元就可以让一个孩子在一学年里天天喝到牛奶。为了定向帮助流动儿童,他们发起这个名为“一袋牛奶”的公益活动。

学生、公务员、企业职工、社区志愿者、户外爱好者等各路义工纷纷参与。由158名残疾人组成的“月亮爱心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推着轮椅、相扶前行。盲人小谢坐着轮椅参加暴走,他用笔在文化衫上写道,“我有力气,我也可以为公益做点事。”

暴走线路沿途设有打卡站,提供矿泉水、点心、医疗补给、盖章打卡认证,共有1756人走完“极限型”路线全程。参与选手募捐的善款经汇总,通过微信账号、网站、媒体公开。

在孔源看来,此次活动倡导快乐公益的理念,不但给受施人以幸福,也同样给施与人以快乐与健康。“‘一袋牛奶的暴走’受到追捧,在于它打破‘慈善就是牺牲’的悲情形象,把一件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

此次募集到的善款除为贫困孩子改善营养,还形成公开平台,向“博士太太沙龙”、“小候鸟图书室”等社会组织公开招标购买服务,实现志愿服务的订单化、专业化、定向化。通过公益平台整合公益资源,才能发挥最大化效应。目前义工联、汉之常州汉服社、常州单车联盟等10家公益组织已加入“公益生态圈”。

“一袋牛奶”活动首次实现“公益生态圈”的共通共融,各个社会组织不再单打独斗,手拉手实现信息与资源的互通共享。义工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参加“公益生态圈”组织的任何活动。当各种公益项目能环环相扣、彼此合作,公益事业自然就能形成生态圈,并产生集聚效应。在前不久举行的环西太湖骑行活动中,除常州单车联盟的会员,还有1000多名机关党员义工及义工联成员加入。

“姚利选手,你成功挑战成长型路线,全程8公里。”不少选手在微信朋友圈晒出参与本次活动的公益认证书。这些里程将计入义工服务时间,还可办理相关服务证明材料,用于出国求学或深造。这源于常州“共平台激励、一体化考核评价”的体系。

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陈志良说,常州通过一个标识、一张义工卡、一个注册管理系统、一批志愿服务基地,实现统一化管理、一体化激励,将全市所有志愿者、义工和社会爱心人士纳入统一考核评价体系。目前已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2000多个,注册志愿者(义工)34万多人,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义工的精准化注册管理、志愿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义工可在就学、就业、就医等方面享受优惠或优待。

记者了解到,常州团市委、民政等部门都有公益性创投项目,附加星级标准、税前扣除机制、捐赠发票等一系列指标。通过一体化激励,带动各类组织结合不同侧重点,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把碎片化的服务整合成综合式的服务。(本报记者 顾 敏)

[责任编辑:admin]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