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寻找假药案嫌疑人,结果发现一家有 " 毒 " 电动车专卖店,这家店里的香烟盒装的不是香烟,而是一片卫生巾,卫生巾里包着 " 冰毒 " ——前几天,句容开发区派出所根据这一线索,抓获涉嫌吸毒人员11名,其中,涉嫌贩卖毒品人员3名,涉嫌容留他人吸毒人员2名,捣毁了一个长期容留多人吸毒的 " 毒窝 "。6月15日,警方向现代快报记者披露了此案详情。
寻找假药案嫌疑人,发现有 " 毒 " 电动车专卖店
据句容开发区派出所相关负责人介绍,5月底,该所民警来到句容一乡镇,查找涉假药案件的嫌疑人朱某。根据线索,民警找到了朱某所在的一家电动车专卖店。进店后,民警先控制住朱某,随后对朱某的住所进行了搜查。
在搜查过程中,民警发现,朱某睡觉的卧室衣柜旁挂着一个袋子,袋子里有一包红南京香烟,香烟盒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奇怪的地方,但细心的民警还是随手打开了香烟盒。打开香烟盒,民警愣住了——香烟盒里装的并不是香烟,而是一片卫生巾。
难道是女主人随手摆在里面的?带着疑问,民警又慢慢打开卫生巾,跃入眼帘的是两小袋白色晶状物体。民警拎起来细看发现这是冰毒。
紧接着,民警又在卧室茶几上的一个储物盒里找出了一个电子秤。
随后,民警将电动车专卖店主人朱某和其丈夫王某一同带回了派出所。
有钱后开始吸毒,吸毒成本高她想到了以毒养毒
据警方调查,王某今年30岁出头,2005年,在集镇上开了一家摩托车修理店,今年年初,他把店面改成了某品牌电动车专卖店。王某和朱某婚后有一对双胞胎女儿,朱某通过在网上做微商(卖点减肥产品等等)保持经济独立。
有了钱后,2016年,朱某接触上了毒品,一开始,她听别人说冰毒可以提神,而且不会上瘾,于是就吸上了,并因此结识了一群 " 毒友 "。吸食后的朱某经常会胡思乱想,闲下无聊的时候就依赖于毒品。
朱某有一个初中同学吴某,很多年都不联系,后来无意中彼此加为 好友,但依然没有联系。朱某染上毒品之后,到处找货源,于是联系上了这位久不联系的老同学。
朱某意外发现,原来吴某与自己是 " 同道中人 ",而且身在丹阳的吴某有很多拿货的路子。朱某遂与吴某发展成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朱某从吴某那边拿货,自己和丈夫吸,有的时候也带吴某一起吸。
因为吸毒的成本高、消耗大,王某开的这家电动车专卖店的利润根本不够,于是,朱某做微商的同时还卖些假药赚钱。经济独立的朱某胆子越来越大,她想着再找点其他路子赚钱。
巧的是,今年2月,朱某外甥的朋友通过其外甥找到了朱某,说想通过朱某买点冰毒。朱某认为,自己拿货了可以高价卖给别人,赚点差价供自己吸毒。于是,朱某多次从吴某那边拿货后,再以双倍的价格卖给外甥的朋友。
警方透露,在双方交货时,朱某胆小怕被别人发现,于是就学电视上毒贩的招数。" 例如,朱某说第一次与外甥的朋友交易的时候,将毒品藏在香烟盒中,然后将烟盒揉烂扔在一超市门口,告诉那人超市地点后,自己停车在旁边看着。"
朱某说,因为是第一次没有什么经验,那天下着雨,风也大,那人在超市门口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那个香烟盒,她急得没办法,只好摇下车窗用手指着告诉对方位置。
后来每次交易,朱某都变换地点,有时候叫自己的 " 毒友 " 帮自己送货,有时候是在废旧的修理厂等偏僻地点拿货。
经累计,朱某共出售冰毒8余克。
表面看是电动车专卖店,实际是个小 " 毒窝 "
朱某最常吸食毒品的地方就是王某开的这家电动车专卖店。不仅朱某和王某两个人在里面吸,也常有朱某的 " 毒友 " 或是客户来 " 蹭点 " 吸吸,他们到王某的店里后,朱某将人带到自己的卧室里面去吸。
有的人王某虽然不认识,但是一听说是朱某的 " 毒友 ",王某也就不管了。通常来的人都自己带工具,也有人直接借用朱某的工具和朱某一起吸。有的是单个人过来吸,有的是夫妻结伴过来吸;有的时候人一来,朱某都不用问来意,就知道是来 " 蹭毒 " 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朱某和王某的同乡,彼此都比较熟悉,因为拥有这同一爱好,关系才更加的紧密。
民警根据王某和朱某交代的线索,于6月9日抓获了朱某的同学,也就是卖毒品给她的吴某,同时,陆续抓获了在王某店里吸毒的丁某等共8人,其中一名是朱某的 " 毒友 " 兼情人陶某,他也帮着朱某买卖毒品。
目前,朱某、吴某和陶某因涉嫌贩卖毒品已被刑事拘留,王某因涉嫌容留他人吸毒被刑事拘留,其余7名人员则因吸食毒品被行政处罚。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