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废品被铲车推下 “盲区”里六龄童被埋身亡

江苏要闻扬子晚报网2017-07-04 08:09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卡车废品被铲车推下 “盲区”里六龄童被埋身亡

“孩子是不是躲在哪个纸堆里面睡着了?”

听到这句话,所有人心头一凛。因为这个6岁的安徽籍男孩“睡觉”的地点,很可能在废纸堆下。

一语成谶,半小时后,孩子从纸堆中被扒出时,已无呼吸心跳。

众人推测,男孩是在扬中市自家经营的废品回收站玩耍时,被正在卸下的废品压倒,埋进了废纸堆,可事发时他到底处于哪个位置,谁也没有看清楚。悲剧的元凶,很可能是某个该死的视觉盲区。 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致命半小时

“孩子是不是

躲在纸堆里面睡着了?”

悲剧发生在7月2日的扬中市。昨天,不止一个消息源透露了同样的事发地点:扬中市老郎汽车站附近的一家废品回收站。

废品回收站生意做得还算不错,经营者是安徽籍男子陈某一家。陈某膝下有一双儿女,悲剧发生当天,两个孩子就在废品回收站里面玩耍。

意外的开始,要从当天傍晚一辆装满废纸的大卡车开进废品回收站卸货算起。“卡车上堆得满满的废纸等杂物,要是人工卸货的话很费时间。”一位知情人说,于是陈某开上了自家的铲车来帮忙,他铲上一个足有吨把重且已经压实打好包的废纸捆,把卡车上的废纸推下来——这样操作的话,能相对节省人工和时间。

“等大家把一车废品卸完,却怎么也找不到陈某6岁的儿子。”知情人说,陈某跑到邻居家询问,又赶紧调取回收站里的监控视频,但都没有发现孩子的踪迹。

有人冒出一句,“孩子是不是躲在哪个纸堆里面睡着了?”

这时,大家才想起到刚刚卸下来的纸堆里面找。半个小时后,孩子真的从废纸堆中被扒了出来,颈部有明显压痕,呼吸心跳全无。

“当时孩子站在哪个位置,到底怎么被埋进废纸堆的,谁都没有看清楚。”根据知情人的推测,孩子可能是站在众人和车辆的视觉盲区里,甚至监控都没能拍到……

长跪40分钟

“我儿一定能救过来的是不是?”

当晚8点10分左右,陈某抱着儿子,冲进了扬中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室。

院方的检查结果是:孩子已经没有任何心电活动,双侧瞳孔散大固定、无自主呼吸、面色灰暗,颈部有大块红色瘀斑。

孩子右手臂的四五条勒痕,诉说着曾经历过的痛苦和挣扎。他的家长和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亦无比悲痛。

孩子的爷爷瘫坐着,奶奶跪在地上,一边搓着孩子的脚心,一边哭喊“我愿意拿我的命抵我孙子的命,你要买什么我都给你买,你想吃烤肠,奶奶天天帮你买烤肠……”哭着哭着就晕了过去。

跪在抢救床另一侧的是孩子妈妈,她死死抓住孩子的手,一边唤着儿子的乳名一边求医生,“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儿啊,他才6岁啊,救救他啊……”

当班护士苏文慧想把孩子妈妈扶起来坐到旁边的床上,却被对方一把抓住,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我儿一定能救过来的是不是?一定能救活的是不是?”

几句“是不是”,把参与抢救的护理人员眼泪问了下来。“我的孩子比他们家的大不了多少,将心比心,这一幕太伤人了……”苏文慧只能站在这名悲伤的妈妈身后,让她靠着自己的双腿,“我一直握住她的手,只想给同为母亲的她一点点力量。”

单手“接力”心肺复苏,仍然……

彼时彼刻,作为孩子父亲的陈某,躲在抢救室外无声哭泣。

抢救室里,汇集了急诊外科、急诊内科、儿科、麻醉科的医生,他们紧急进行着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路……

“孩子太小,只能进行单手心肺复苏,非常费劲。” 参与抢救的儿科主任鞠亦男说,抢救既不能使用“萨勃”机械心肺复苏设备,也不能使用一般情况下的双手心肺按压,单手心肺复苏一直靠臂力,操作者就非常吃力。

当晚抢救室气温适宜,但轮流进行按压的外科医生徐晓、儿科主任鞠亦男、内科医生陶金,依然汗流浃背。

一个人按压不动了,就换个人继续……虽然半小时过去了,孩子仍然没有一丝生命迹象,但没有人肯停下抢救工作。“大家都在期待着生命奇迹的发生。”徐晓说。

又过了漫长的10多分钟,抢救停止,向家属宣布抢救无效。恐怕只有参与施救的医护人员自己才清楚,这“抢救无效”4个字中,夹杂着多少不甘。

在前后共40来分钟的抢救中,孩子的奶奶和妈妈始终长跪在地。一切结束,他们执意把孩子带回了家。

抱着来,抱着走。

[责任编辑:完善沭阳]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