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男子被蜱虫咬伤感染 不治身亡

江苏要闻扬眼2018-08-30 08:37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日前,家人们都没想到一场普通的发热竟会让50多岁的苏州市民老刘和亲属们天人永别,病因的起初只是手臂肿胀,而后开始发热,老刘和家人都以为是普通的感冒引起,吃药了,挂水了,却还是生生夺走了老刘的生命,即使在最后的时候诊断了他的病因——被蜱虫叮咬后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却也因为贻误治疗时机而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机会。

2018年8月底,老刘经外院转院至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急诊科,已经出现了多器官衰竭,肝、肾等临床指标都已经严重异常。医院急诊科、皮肤科、血液科、呼吸内科多科会诊,详细、仔细询问了患者的病史:老刘是本地农民,与月余前疑似蚊虫叮咬而至手臂皮肤肿胀发亮,然而老刘平素身体硬朗,所以当时并为引起重视。几日后发生高热寒战、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去诊所挂水吃药后无好转,8月中旬又去了外院复诊,当时检查血小板减低,肾功能指标也有异常变化,然而医院门诊治疗后也没有好转,直到10天后,老刘被转诊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血小板减低、肝肾功能异常、又伴有发热,会不会是蜱虫叮咬所致的传染病呢?会诊专家们一致认同了这个大胆的想法。可是,苏州目前未发现蜱虫所致传染病的病例以及报道。

老刘转入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病房,医院立即与苏州市疾控中心联系,血标本送疾控,数小时后,距离入院不到24小时明确了老刘的病因: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然而此时距离老刘发病已经有1月余了,已经回天无力。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呼吸内科医生李勇揭开了该病的神秘面纱,蜱虫叮咬并传播疾病始于每年3月,持续到11月,5-7月份是高发期。一般蜱虫叮咬只会引起皮肤炎性过敏反应,经过对症治疗就可痊愈。而当蜱虫充当了传染病的媒介,便会引起传染病。例如众所周知的莱姆病,便是一种以蜱为媒介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而老刘感染的新型布尼亚病毒病,也是由蜱虫叮咬传播所致,该病毒引起的症状多种多样,轻则发热、头痛、寒战、咳嗽、咳痰、恶心、呕吐、重则广泛出血、昏迷和多器官衰竭,这种传染病致死率较高。当户外活动后出现发热症状伴血小板减低、肝肾功能异常,请及时就诊,警惕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相关链接 蚊虫叮咬后小窍门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皮肤科蔡美红副主任医师告知市民蚊虫叮咬后的小窍门,户外运动最好穿长衫长裤,避免蚊虫叮咬。一般被蚊虫叮咬后,皮肤都会出现红肿、痒、痛等症状,此时避免过分挠抓,可在局部皮肤上涂抹炉甘石洗剂,如果瘙痒剧烈、红肿明显可适当口服抗过敏性药物,例如开瑞坦。近期勿食鱼虾海鲜、牛奶鸡蛋、辛辣刺激等食物。也可适当外涂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如:皮炎平、尤卓尔、派瑞松等,但不能长期使用。上述治疗后皮疹没有好转,且还有加重趋势,请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薛马义 通讯员 赵星

[责任编辑:沭阳视窗]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