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作为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现代化桥梁,南京长江大桥不仅是中国技术成就的象征,更是承载了一代南京人乃至中国人的记忆。时值南京长江大桥建成50周年之际,如何在国际上同时激活南京长江大桥物质空间和非物质的情感与记忆?“‘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参加2018伦敦设计双年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据悉,伦敦设计双年展(London Design Biennale)是由伦敦市政府与市长办公室支持,是全球唯一在首都举行的设计双年展。本次“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受邀参加2018伦敦双年展,将紧紧围绕双年展的总策展主题“情感状态”(Emotional States),关注“南京长江大桥”这一符号的情感意义,探讨它如何植根于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之中,以及在当代如何通过研究与设计,将这座纪念碑重新活化为一个承载记忆和情感的场所。
策展人、南京大学教授鲁安东介绍道:“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于1968年,是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现代化桥梁。这座双层式公铁两用桥长度超过4500米,在建成后迅速成为技术成就的国家象征,其视觉形象和建造故事也通过诸如宣传海报和摄影等形式被大众媒体广泛传播。在之后的几十年中,这座特殊的纪念碑激发了举国上下的情感,成为来自全国各地人们的一份共同记忆联结点。本次伦敦双年展中国馆的展览探讨了这种集体记忆是如何形成的,并向参观者揭示了一个既真实又充满想象的历史空间。”
据鲁安东称,自2014年以来,LanD Studio与历史学家和本地艺术家就一起开展了“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搜集和研究了大量相关物件、记忆和视听资料。该计划将设计项目、艺术展览、公众参与、学术研究等活动作为触媒和催化剂,逐渐将南京长江大桥这座历史纪念碑重新活化为一个当代的公共空间——换言之,赋予了它一种全新的情感共鸣。
“南京长江大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个人的情感与记忆。这一遗产在这个更加多元的社会中呈现出当代的价值观和意义。我们的工作试图在精神层面呈现民族特色,探索未来城市的独特价值”。鲁安东认为,在伦敦设计双年展上,以“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为主题的中国馆的设计足以代表国家身份。
据悉,2018伦敦双年展中国·南京馆展览时间为9月3日至23日,届时还将在伦敦举办一系列相关文化学术活动。同时,为了庆祝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五十周年,南京也将开展系列活动,包括江苏省美术馆将于2018年9月中旬开幕的“大桥记忆——南京长江大桥主题艺术作品及史料巡展”、“大桥的记忆•我心中的大桥”儿童画展、南京长江大桥历史陈列馆及垂直美术馆等。(图片来源: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