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街头献血打工者和学生居多 过半为90后

江苏要闻2013-10-02 21:24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国庆七天,许多市民都可以过上一个悠闲的假期。可是南京街头的采血车一刻都没闲着,节日期间工作人员一直坚守岗位,确保血库随时有血供应。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南京夫子庙北门采血点当一名志愿者,3个多小时接待了20多名献血者,几乎没有一点休息时间。

体验

志愿者

举着牌子一站就是一天

昨天中午12点多,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夫子庙北门采血点。“要献血吗?过来了解一下吧。”采血车外,三四名志愿者正向路人宣传献血知识。他们都是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学生,趁着放假期间来做志愿服务。

相对于记者这个“新手”,大学生刘航则显得成熟得多,他是当天志愿者的领队,别看他年纪小,才刚满18周岁,却已经参加了多次志愿活动。“这不算什么。”小伙子憨憨笑道,“以前遇到血荒时,我还得举着‘急需某某血型’的牌子,到夫子庙一带做宣传,经常一站就是一整天。”

献血小伙

第一次就献了400毫升

在几名志愿者的帮助下,快报记者很快就上手了。小周今年刚满18周岁,原本担心自己岁数太小,献血有风险,听了我们讲解,知道年满18周岁就可以献血后,小伙十分开心,迅速填好表格就开始体检。量血压,抽血化验血型、乙肝、转氨酶,检测是否贫血。各项指标都符合献血标准。记者带着他到另外一张桌旁准备抽血。小周毫不犹豫选择献400毫升。

过了约十分钟后,400毫升的血袋就满了。记者算了一下,从填表到发证,整个过程大约半小时。

护士

下午两三点才吃上饭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下午4点,陈琴等几名护士在3个多小时里几乎一刻都没闲着。快报记者观察到,虽说是轮流吃午饭,可她们都是忙到两三点后才来得及扒上第一口饭,而此时饭菜早已冷了。

作为采血点的组长,陈琴更是忙个不停,车上车下来回跑,献血者有顾虑了要劝说,人多了要维持秩序,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过来,她还得将已经采集好的血液搬到对方的车上……

“我嗓子已经哑了。”陈琴苦笑着,记者与她交流,才发现自己也跟她一样,一下午给献血者端了十几杯水,自己却一口也没喝上。

“一天抽四五十袋血不算多。”陈琴说,一天上百名的献血者她们也遇到过,别说吃饭喝水了,连坐下来的机会都没有。

观察

90后成“主力军”

第一次献血的动机多是“好玩”

快报记者发现,前来献血的人以打工者和学生居多。其中一半以上都是“90后”。昨天刚满22周岁的小杨特意选择自己生日这一天献血,奉献了400毫升的血液。他的第一次献血是在今年的3月份。回想“第一次”的动机,小杨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好奇好玩”,就想尝试一下。和他一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有人甚至只是想知道自己是什么血型。不过,满足了第一次的好奇后,小杨觉得献血不仅是好玩,更是饱含着救死扶伤的爱心,所以这一次他特意选择生日来献血,“这应该是送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

记者手记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并非每个人都如小杨一样,将献血视作责任和荣誉。有些人进行了检查,却在抽血前一刻偷偷离开。陈琴说,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临阵脱逃的人。

害怕是正常的,特别是第一次献血的,大都要问一句“疼吗?”但请想一想,比起那些在病床上急等输血的患者,被针扎一下的疼痛感根本算不了什么。再者,献血前都会进行免费体检,如果身体有异常情况,也不会被允许献血。而且,献血不仅仅是救人,献血者也有收益。

[责任编辑:admin]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