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生活动,参与的孩子不多
一边是收费动辄数千元的各种“兴趣班”和“补习班”,大喊“上不起”的学生和家长仍旧趋之若鹜;一边是免费的各类“社区学生活动”,却在“今天20人明天18人”中坚守冷清。一边是学生沉迷游戏机或是闲晃街头;一边是社区聘请专家开展活动,却“没人来”……社区学生活动为什么“食之无味”?经过几个月的走访调查,山明中学的学生昨天给出自己的答案,也提出不少令大人们感到意外的好点子。陆媛 文/摄
一成学生觉得参加社区活动没意义
今年暑期,山明中学初二(3)班的学生分组对北塘区惠峰、盛岸一村、盛岸二村等6个社区的学生活动进行实地考察,共发放650份问卷调查,从中发现不少问题。
社区活动随意性较强,甚至有些社区根本不开设学生活动;一社区暑期共开展学生活动6次,但每次活动就20人左右参与,参与率仅3.3%。在同一活动中,初高中学生参与率明显低于小学生,而大学生参与率为0。
此外,学生对活动的有效性和满意度普遍较低,甚至有25%的同学表示“只是完成学校的任务”。有22%的学生主观上不喜欢社区的活动项目,有10%甚至觉得是在浪费时间,没意义。
孩子们致信区长,被赞“很有思想”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9月份,他们给北塘区区长陈锡明和区教育局局长潘鹰分别去信,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信中,他们以小公民的身份,呼吁“给孩子一点空间,孩子会还您一点惊喜”。
9月24日,陈锡明对这封特殊的来信作出亲笔回复,“孩子们的想法很纯真,很具体,很有思想。”随后,他请主管副区长牵头区教育局与各街道,一起对孩子们的想法进行响应和落实。
9月29日,潘鹰也回信,表示下阶段将创新形式、拓展内容、整合资源,提升社区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社区活动怎么办?孩子们出点子
什么样的社区活动才受学生欢迎?在昨天举行的无锡市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听证会上,山明中学的学生们向市、区教育部门和北塘区全体中小学的德育主任提出不少“金点子”:“我和不少同学一样,连韭菜和大蒜也分不清,如果社区有个学生菜园,让我们自己动手种菜,也能体会我们吃的食物来之不易。”“平时我们在家都不做家务,社区可以开个美食课堂,让我们学做饭。”“我们也愿意为老人服务,给小学生当老师”“我们希望去工厂参观,想知道有些产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我们还想去科技馆和博物馆”……
此外,学生们提出的改进方案包括:学校和社区共同开发研制社区学生“活动菜单”;招募组织社区活动“志愿者”;开发使用社区活动“储蓄卡” 。形成信息资源库,发放社区活动卡并开发其附加功能,如“储蓄”功能和“消费”功能。结合学生喜爱的网络游戏中的元素,如“金币”“晋级”等,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等。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