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老兵女儿南京寻亲 想把父亲葬回家乡

江苏要闻现代快报2018-10-26 07:34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南京,父亲口中的老家,距离台北 700 多公里,从桃园机场直飞,大约需要两个小时。但是对于父亲王兆璹而言,却是一辈子没能回去的故乡。近日,台湾的王京蕾女士想要替自己离世多年的父亲——王兆璹寻找南京家乡的亲人。" 如果可以,我希望把父亲的骨灰带回南京跟爷爷奶奶葬在一起,让他落叶归根。"10 月 24 日,现代快报记者跟随辖区民警多地走访,锁定了王兆璹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就在现在秦淮区的西白菜园民国时期建筑风貌区。

△王兆璹的老照片 警方供图四个儿女名字里都有 " 京 " 字,南京的京

" 我们兄弟姐妹名字里都有一个‘京’字,南京的京,是父亲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故乡。" 今年 51 岁的王京蕾,在 6 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但是父亲对于故乡的牵挂一直是她心中解不开的心结。

△现代快报记者跟随辖区民警走访。现代快报记者 吉星 摄

据王京蕾回忆,父亲王兆璹家住南京市常府街申家巷 23 号,有兄弟姐妹 6 人,在家中排行老幺,1949 年从空军通讯学校第八期正科毕业。后来,王兆璹随部队辗转迁往台湾,还曾担任空军上尉通信长一职。

在台湾期间,王兆璹娶了一位山东女子为妻,并育有四个儿女,他给每个孩子起的名字里都带有 " 京 " 字,以寄托自己对故土南京的浓浓思念与乡愁。

" 父亲在最后生病的时候,还想着回南京看看,但父亲一直到最后都没能回家。" 王京蕾说,上世纪 70 年代,父亲于台湾病逝,最让她遗憾的是,父亲去世不久,曾有人自称是她奶奶的朋友,来台湾找他们,但是他们却并没有留下亲人的联系方式。" 那个人带走了父亲的照片,后来就再没有联系了。"

两个月前,王京蕾开始寻亲,在网上发布了信息。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如果可以,我希望把父亲的骨灰带回南京跟爷爷奶奶葬在一起,让他落叶归根,我也想去南京,替父亲见一见阔别多年的亲人们。"

第 1 站:消失的申家巷 23 号

根据王女士记忆中的地址,10 月 23 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南京常府街申家巷走访,但是并没有找到申家巷 23 号,唯一能找到的申家巷 20 号也早已不是民国建筑,而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居民楼。

一位在申家巷住了三十多年的老居民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申家巷 23 号确实曾经存在。" 那是一个民国老建筑,还是一个两层楼的小洋房呢,十多年前就拆迁了。"

但是,对于拆迁以后,23 号楼的老居民都搬到了哪里,他表示并不知情。

第 2 站:蒙尘 70 年的民国档案

老建筑已拆,老街坊难寻,记忆中的线索能否帮老兵找到家人?面对重重困难,现代快报记者找到了五老村派出所寻亲工作室的徐警官。徐警官通过市档案馆,查到了一份蒙尘 70 年的民国档案。

△民国时期的王兆璹档案 警方供图

档案显示,户主姓名叫王觐墀,是王兆璹的父亲,祖籍江苏宝应,家中共有 12 人。除了王兆璹外,还有儿子王兆璋、女儿王兆珍等。" 从档案上看,他们的户口所在地并不在申家巷,而是在太平路文昌巷桃源村 4 号。" 徐警官说。

有了亲人的姓名,似乎离团聚更近了一步。但徐警官在公安系统中逐一查询这些名字,并没有收获。" 在国内都没有任何信息。可能后来改名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第 3 站:锁定桃源村

△老地图中的桃源村 警方供图

唯一的线索只剩下桃源村 4 号,这个地址现在在哪里?根据 1949 年南京老地图,桃源村在科巷与红花地之间,就是现在的西白菜园。10 月 24 日上午,现代快报记者跟随徐警官一起前往西白菜园寻找王京蕾父亲当年的家。

在西白菜园一带,坐落着几栋民国建筑。西白菜园民国时期建筑风貌区碑文显示,风貌区始建于 20 世纪 30 年代,共有 15 幢大小不同的民国建筑,反映了民国时期南京典型的中产阶级居住区的风貌。一位在这里居住了 60 年的沈先生说:" 这里以前确实是叫桃源村,但是我搬来的时候,并不知道有一户王家,可能在我搬来之前他们就搬走了。"

征集

历经七十年的风雨,物是人非,但是关于这个家的记忆从南京延续到台湾,几十年未曾改变。血脉相连的亲人,你们在哪里?如果你有线索,可以拨打 025-96060 与我们联系。寻亲后续,现代快报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沭阳在线]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