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蓝点处就是朱秀凤的老家所在
1947年,因生活贫困,宝应女子朱秀凤前往常州打工,此后解放战争爆发,朱秀凤与亲人失去联系。70年后,目前定居盐城的朱秀凤已经99岁了,她难抑对亲人的思念,求助志愿者帮忙寻亲。12月23日下午,扬州志愿者郭先生接到帮助寻亲的任务,碰巧问到了朱秀凤哥哥的故友,只用了一个小时就找到了她的亲人。
离家70年
百岁老人想见见亲人
扬州市民郭先生是一名寻亲志愿者,12月23日14时59分,他接到央视《等着我》栏目一位编导的求助,请他帮一位99岁的老人寻亲。
“这位老人叫朱秀凤,1918年出生,娘家在扬州市宝应县杨家舍。父亲朱少洲,小名朱如岚,民国二十年在上海去世,搬柩回乡安葬,生前是地理先生(即风水先生)。哥哥朱贵山,比她大两三岁,没有弟弟,妹妹较多不记得名字了。她是1947年离开家的,当时因生活贫困,到苏南的常州打工,在常州一家纱厂做工,后来和烧老虎灶的工友刘洪结婚。1958年和丈夫刘洪回到老家盐城市滨海县天场镇秉义村小刘庄,一直生活至今。”
这位编导告诉郭先生,朱秀凤今年已经99岁了,身体很健康,不仅生活能够自理,还能自己做饭,打扫卫生。当地政府打算在明年正月初三为她操办百岁寿宴。只是年龄大了以后,朱秀凤特别想念家乡的亲人,因此让家属想办法寻找,家人请求盐城当地的志愿者帮忙寻找,寻亲信息辗转到了《等着我》栏目组,于是这位编导和扬州的寻亲志愿者组织取得联系,委托他们帮忙寻找,这项任务最终交给了郭先生。
志愿者帮忙
一小时找到老人侄子
郭先生告诉记者,他老家就在宝应县,且20年前曾在宝应工作过一段时间。接到任务后,虽然他感觉有点为难,但还是去尝试寻找。
“为什么感到为难呢?第一,这个寻亲的时间跨度太长了,有70年之久,近30多年来宝应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特别近年来一些乡镇合并,原来的一些地名在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了;第二,杨家舍这个地名,我知道的就有五六个,不知道哪个才是正确的。”
郭先生在手机地图上输入“杨家舍”,定位到的地点位于S331省道南侧3公里处的一个村子。恰好该处距离郭先生当年工作的地方不远,他对这里的地形比较熟悉,知道该处原属于宝应县天平镇马墩村,现在已经合并到射阳湖镇了,于是设法找到该村的支书,询问是否有一个叫朱贵山的人,但是该村的支书表示,他在该村长大,该村从来没有姓朱的人家。
幸运的是,接电话的时候,马墩村支书正在和一个年龄较大的村民谈话,这个村民也是个“地理先生”,他听到对话后说,他有一个老朋友叫朱贵山,“河西边的朱斗村也有个‘杨家舍’,但是朱贵山的家不在‘杨家舍’,他是鲁垛村的。他已经去世近20年了,还能记得他的人估计不多了,你问得真是太巧了。”
郭先生获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和鲁垛村联系,该村的张会计接到电话后,表示该村确实有一个朱贵山,但是已经去世多年了,可以找他的后人了解情况,并将朱贵山儿子朱志祥的电话号码给了郭先生。
郭先生拨通朱志祥的电话,经过简单的沟通,很快就确认,朱秀凤是她的四姑姑。
当天16时09分,郭先生确认找到了朱秀凤的亲人,至此仅用了1个小时10分钟。
亲人要聚首
侄子辈下月前往看望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到朱秀凤的侄子朱志祥,他告诉记者,四姑姑离开的时候,他还没有出生,现在他也已经60多岁了。小时候经常听父亲念叨着四姑姑,没有想到这么多年过去后,还能得到四姑姑的消息。
“我父亲说,四姑姑去了江南后,解放战争发展迅速,战线很快就从山东推进到了长江沿岸,四姑姑也和家人失去了联系。”朱志祥说,后来他的父亲到处托人打听四姑姑的下落,曾有人说在浙江湖州见过她,于是他的父亲立即前去寻找,但是没有能找到。
“父亲一生都在惦记四姑姑,老了以后更加思念,他是带着遗憾离开人世的,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告慰父亲,四姑姑找到了。”
朱志祥说,因为四姑姑年龄大了,不宜走动,所以侄子辈打算在明年1月份前往盐城看望四姑姑。
这70年中,朱秀凤老人经历了些什么?为什么解放后没有和家乡的亲人取得联系?这些谜题将在朱家探亲之旅中一一揭开,请读者继续关注本报的百岁老人寻亲故事。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