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高速开发地下空间 揭开地下公共隐私

民生资讯来源2010-05-20 15:53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写道:“人类历史反映在下水道的沿革与变迁中……”

大水淹城。当批评家质疑中国地下水道设计能力的时候,规划设计师却提醒,城市循环排泄的失效并非中国人的设计理念落后,而是城市发展超速失衡。“再精密的设计也经受不住城市化的冒进。”

实际上,在中国城市的地表下,从古至今都存在大量前人开发的地下工程。有些工程甚至还曾体现出世界领先的工艺水平。

据考证,中国人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可以追溯到华夏民族形成初期。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居民为接近地下水源在黄土地带建造规模巨大的地下窑洞并延续至今。无论朝代如何更替,人口密集地带的地下所在,往往均被开采成为包括粮库、水渠、战壕在内的地下空间。后来在陕西、四川等地区,学者经考古均发掘出了历代城市的隧洞和供排水管线。如陕西褒城的石门隧洞,就是在陕西大荔县修建洛水渠时发现的给水隧洞。其巨大的规模表明,中国古代的生产曾致力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尤其是施工技术方面,当时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据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研究,北京现已发掘的古代墓葬可能是最早的地下空间,即距今1万年左右,位于门头沟区;明十三陵则可以说是古代北京最大的地下建筑群。与此同时,在北京城内,地下空间的形式就已经包括了水井、排水系统、火道、地坑、冰窖等。

晚清和民国时期,分布在上海、天津、广州、武汉等港口城市的欧洲租界在一定范围内按欧洲模式修筑了地下管线。

在上海租界开辟初期,当时的道路码头委员会就移植欧洲本土的理念,规划上海城市下水道建设。1862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开始在道路两旁砌下水道,并在10年之后让公共租界内雨水管道系统初步建成。这开启了中国现代城市文明的进程。

在天津租界,地下管线涉及供水、排水、燃气、电力、供热、电信、中水、工业等类别,单是在中心城区地下管线就有2.5万公里长。曾参与建国初期北京地下水系规划的旅法工程师华南圭在文献中提出,天津租界地区地下管线的设计和施工值得北京城效法。随后,在1949年受北京市政府之邀任北京规划委员会前总工程师和顾问期间,由华南圭设计的北京地下排水系统经受住了六七十年代多次暴雨的考验。

“这说明,中国国内也有地下管线开发的成功案例,因此不应轻易下结论说,西欧的地下管线就一定比中国的先进。”华南圭的外孙女华新民表示,“之所以现在类似广州在内的城市发生水患,这更多是因为城市的过快发展让维持不善的原有排水系统不堪负荷。”

舍本逐末的地下发展

目前业界广泛推荐的地下城市管道综合廊道,也就是设计师俗称的“共同沟”,虽在国内主要城市有所尝试,但由于投入巨大的原因而远未普及。

共同沟一旦建成,在城市地下便拥有一个专属的隧道空间,集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共同沟的发源地就在欧洲,早在1833年法国巴黎开始有系统规划排水网络的同时,就开始兴建共同沟。

此后,共同沟的理念被世界主要城市广泛采用。日本因用地紧张,从1958年开始兴建共同沟,并在1963年颁布了《共同沟实施法》,还在1991年成立专门的共同沟管理部门。目前,日本全国共同沟总长约为526公里。同样人口密集的美国纽约,也将全程的大型供水系统完全布置在地下岩层的共同沟中。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热门推荐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