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英雄飞行员:44毫米向下推杆诠释崇高人生

民生资讯来源2010-05-23 08:34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为避免飞机坠落居民区,“80后”飞行员推迟跳伞壮烈牺牲

追记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员冯思广

连日来,冯思广,空军航空兵某师一名年仅28岁的“双学士”飞行员,用生命捍卫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英雄事迹在泉城济南广为传颂。

今年5月6日,空军航空兵某师正组织跨昼夜飞行训练。

20时51分,飞行员冯思广和张德山驾机起飞。

21时30分,第二次着陆连续起飞高度约50米,发动机声音骤然减小,推力迅速下降,后舱飞行员张德山急促向地面报告“我停车了”。

飞行指挥员、师参谋长沈树范迅即果断发出指令:跳伞!跳伞!当时,所有条件均已不具备迫降或再次开车,飞机坠毁已成定局,跳伞是飞行员的唯一选择。

千钧一发之际,冯思广和张德山十分清楚:飞机前下方不远处,就是一大片居民区和夜市。如果不改变飞行轨迹,后果不堪设想!

生死关头,冯思广和张德山只有一个念头: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没有立即弃机跳伞,不约而同地前推驾驶杆,看到飞行轨迹已经避开居民区,才实施了跳伞。飞机记录显示,飞行员跳伞前,驾驶杆前推44毫米,由此改变了飞行轨迹。

按照某型飞机座椅弹射程序,后舱先于前舱弹射,间隔为1.1秒。就在这1.1秒之间,先行跳出的后舱飞行员张德山跳伞成功。而前舱飞行员跳伞时飞机高度仅有32米,且带有16度俯角,低于弹射安全高度,弹射后降落伞未张开即坠地,前舱飞行员冯思广壮烈牺牲。

44毫米“推杆”,一次生死的抉择,改变了飞机的飞行航迹,改变了冯思广的人生轨迹,也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据事后测量,飞机坠落地点与附近居民区直线距离为230米,附近还有村庄、宾馆、工厂、市场、物流站,常住人口约有4000余人。如果不是两名飞行员临危不惧的正确处置,将给当地带来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

冯思广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永远地融入了蓝天,永远地离开了他酷爱的飞行事业、亲人和战友,用他的青春划出了人生最美丽的轨迹。

[责任编辑:admin]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热门推荐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