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地方已累计投入17.89亿用于非遗保护

民生资讯来源2010-06-02 23:00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新华网北京6月2日专电(记者周玮、白瀛)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说,中央和地方省级财政已累计投入17.89亿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确保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王文章说,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自觉日益增强。各地党委、政府积极部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社会公众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已日益深入人心。

二是不断拓展保护领域。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不断拓展,从原来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民族民间艺术,拓展到目前包括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门类,内涵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全面。

三是正在逐步形成科学的保护体系。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指导下,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命名了国家级、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命名了闽南文化、徽州文化、热贡文化、羌族文化、客家文化(梅州)、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6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稳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和传习所建设;逐步加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和队伍。

四是重视参与国际间的合作,赢得国际社会的积极肯定。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制度,已有26个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3个项目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入选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200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今年5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挂牌成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这表明国际社会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充分肯定。

[责任编辑:admin]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热门推荐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