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住房保障政策逐渐打破户籍藩篱

民生资讯来源2010-06-04 07:28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资料图片 有什么比分到免费住房更开心?安徽小伙汪育鹏,被兴奋的同伴抛向了天空。

资料图片

新华网 上海6月3日电记者叶锋

3日,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在此间介绍, 上海已制定公共租赁房的政策,并于4日向社会公开征询意见。他说,公共租赁房的供应对象除户籍人口外,也包括持有《 上海市居住证》和连续缴纳社会保险金达到规定年限的外来人口。这是 上海明确首次把非户籍人口纳入政府主导的住房保障工作的范围。

此前的5月31日, 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公开表示,“十一五”期间, 深圳已经基本解决户籍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政府的工作目标是将住房保障重点拓展到中等收入家庭和人才群体。而 重庆的目标则更为具体。 重庆市政府表示,将在2010年底前投放2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申请者不受户籍限制,农民工和外地来 重庆的工作人员符合条件的均可申请”。

上海、 深圳属于中国内地房价最高的城市之列,而直辖市 重庆也正进入房价上涨最快的阶段。此外,这些大型城市的共同点还有:人口规模庞大,外来人口比例较高。

近年来,中国各地明显加快了保障性住房的速度。包括上述城市在内的高房价地区2009年保障性住房的开工量已占到全部住宅开工总量的1/4甚至更多。 北京、 上海、 深圳等地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房资源正大量投入分配,有效地缓解居民的住房困难。但这些住房保障资源的分配往往跟户籍挂钩。

这使得很多暂时没有户籍的外来人才和务工人员被挡在门外。从西部地区来 上海某公司工作了两年有余的李园一直和同事租住在市区一间面积约2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她说:“我的工资承担不起商品房,但由于没有户口,也和保障房无缘。”

在许多城市,人们把中等收入群体称为“夹心层”。“夹心层”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像李园这样没有户籍的外来年轻人。他们中不少人因为忍受不了这种“上下不靠”的状态而只好离开 上海、 深圳这些热门城市。

在此情况下,多个城市纷纷推出“公共租赁房”解决外来人才的住房困难。由政府出资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管理的公租房将为他们提供稳定而相对廉价的住房条件。这些公共租赁房的租赁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2年,符合条件的人可续租更长时间。其租金则明显低于市场水平。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说:“ 上海的公共租赁房将主要面向存在阶段性居住困难的本市青年职工、引进人才和来沪务工人员。”考虑到公共租赁房涉及的人群广、收入差异大,因而在申请条件中暂不设收入标准。而 重庆甚至把公共租赁房的对象拓展至“年满18周岁,具有租金支付能力的新就业大中专及职校学生、进城务工人员等”,“只要在 重庆无住房、有稳定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均可申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5月也表示,最近正同相关部门研究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意见,对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对象界定为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把符合条件的新就业职工,以及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并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到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范围”。

李园对各地出台的公共租赁房政策感到欣慰,“这说明政府越来越关心我们这样的外来常住人口的实际住房问题,我希望能以合理的成本安定地住下来。”但她也担心,到时房源够不够,申请程序会不会很复杂,审批环节是不是很透明?她说:“政府建设保障房的决心让人感到欣慰,美好的蓝图应尽早化为现实,不要打折扣。”

[责任编辑:admin]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热门推荐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