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7月31日电(记者 何伟)记者7月30日从青海省农牧厅获悉,经过刻苦研究和实验,我国濒危极边扁咽齿鱼人工繁殖在青海省获得成功,这是青海省再次在土著鱼类人工繁育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极边扁咽齿鱼是黄河上游海拔3000米以上宽谷河段的独有鱼种,主要分布在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以前是黄河上游鱼类中的绝对优势种群。由于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加之人为过度捕捞,这种鱼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现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
今年6月份以来,青海省农牧厅开展了极边扁咽齿鱼人工繁殖工作。从自然水域采捕了亲鱼120余组,经人工驯养、培育、催产及授精、孵化等程序,共采集极边扁咽齿鱼卵47.7万粒,孵化极边扁咽齿鱼苗13.6万尾,目前已投放至西宁南川基地鱼池进行后期培育。
据悉,极边扁咽齿鱼生长发育缓慢,5至6年才能长500克左右。到7月份,正在后期培育的幼鱼平均规格为2.5厘米。
“极边扁咽齿鱼人工繁育的成功,是青海省继去年花斑裸鲤、黄河裸裂尻鱼繁殖取得成功后,在土著鱼类人工繁育技术上取得的又一项重大突破。”青海省农牧厅渔业环境监测站站长申志新说,它对青海省开展黄河上游土著鱼类增殖放流工作,补充和恢复天然水域黄河鱼类资源,以及发展冷水性特色鱼类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