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挖出明朝古墓尸体完好 墓主官至右都御史

社会万象法制晚报2017-03-26 11:18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法制晚报讯 日前,河南省太康县一处工地施工时,挖出一座明代古墓,干尸保存完好,根据墓志铭等判定,该墓主名叫顾朴,官至右都御史,系顾佐后人。

多名网友发帖称,3月20日前后,在河南省太康县万城商贸集聚港东南方一个下水道施工现场,进行机器作业时挖出了一座古墓,引发众人围观。墓志铭记载墓主是明朝的右都御史,此墓主顾姓,明朝官员,为明朝御史顾佐之孙,太康县文物部门获悉后,立即赶去现场,24小时专人值班。

据《太康县文化志》载,顾御史,姓顾,名佐,字礼卿,太康县城西顾窑人,明朝建文年间进士,永乐初年任应天府尹,明迁都北京后,顾佐任顺天府尹,永乐八年任御史。后葬于太康县,顾佐墓于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墓高8米,周长80米,墓冢为圆锥形,墓前有石马桩两个。

顾佐(1376-1446年)为官刚正,被人比作北宋的包拯。相传顾佐入内廷办公,独处一间小夹室,不是议政不与官员们群坐。人们称他为“顾独坐”。正统十一年(1446年)去世。此次出土的墓葬,为顾佐之孙顾朴。有网友称,工地上出土了宝剑、扇子等文物,被人拿走不见踪影。

对此,太康县县委宣传部葛副部长告诉记者,在太康县的毛庄附近,确实发现一座古墓,系明代顾姓官员之墓,现场发现干尸等。顾姓人在明代有多人为官,生活在太康的后人也很多。经当地文物部门考察,认定并无太多文物价值。对于网传的文物被人哄抢一说,并不属实。“明代严惩贪腐,官员多是薄葬,所以墓内并无值钱器物。”

文物专家、中科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德恒则认为,现场出土了官服、干尸等,肯定有考古价值,“五六百年的尸体,比较完整,官服几乎没有破损的地方,怎么能说没有文物价值呢?”

10名"摸金校尉"夜盗宋代古墓 吸入毒气4人身亡

据习水县政府网7日通报,共有10名外地男子参与盗墓。事发后,墓内有3名男子当场死亡,另一重伤者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其余4名轻伤者经抢救生命体征平稳,另2名“望风”男子被抓获。

据称,盗墓贼在此已打下了一个深约8米的洞,欲通向墓内。但在掘进中,他们可能遇到了石头,试图破坏时,在洞内使用了燃油发电机,并在洞口铺了棉被以阻隔声音传出,结果导致空气不流通,有毒气体在洞内聚集。

工地现古墓施工人员偷藏青铜剑 多次交涉后上交

2月13日,安徽阜阳一在建工地进行挖掘作业时发现古墓葬群,当地文物部门随即进行抢救性发掘。与此同时,文物部门接到举报称,墓葬中有一把青铜剑被一名工地施工人员私自藏匿。阜阳市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员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经过多番交涉劝说,该施工人员已主动将青铜剑上交,故免于对其处罚。此外,文物属国家所有,任何人不得藏匿文物。

[责任编辑:心之泪雨]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热门推荐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