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高龄的季承(左)出席庭审。京华时报通讯员李佳摄
昨天上午,季羡林之子季承起诉北京大学一案,在市一中院开庭审理。原告要求被告返还季羡林先生生前收藏的书籍、字画等共计649件,涉案标的额达亿元。81岁的季承亲自出席庭审,还提供了一份季羡林先生书写遗嘱的视频作为证据。
□原告
提供遗嘱以证捐赠不合法
昨天上午9时40分,此案正式开庭。季承亲自出席庭审,他满头银发、身穿格子衬衣。北京大学校长法律办公室主任陆某某及代理律师出庭应诉。此次是本案第二次开庭。
据了解,季羡林先生曾于2001年7月6日与北京大学签订一份捐赠协议书。协议书中约定:将属于季羡林个人所藏的书籍、著作、手稿、照片、字画以及其他物品捐赠给北京大学,赠品清单于2002年3月1日以前由赠与人交付受赠与人;赠品将分批分期由赠与人移交受赠与人指定的北京大学图书馆,直到本协议所列全部赠品移交完毕。
2008年12月5日,季羡林曾手书遗嘱,“有几件事情在这里声明一下:一、我已经捐赠北大一百二十万元,今后不再捐赠;二、原来保存在北大图书馆的书籍文物只是保存而已,我从来没说过全部捐赠……”
同年12月6日,季羡林写下了日期最近的一份委托书。委托书全文为,“全权委托我儿子季承全权处理有关我的一切事物、务。季羡林。戊子冬。2008年12月6日于301医院。”
季承认为,季羡林已于2008年的书嘱中表明全权委托季承处理撤销捐赠协议的事宜,季羡林的捐赠并不合法。他就此与北大多次协商未果,于2012年6月14日,将对方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原物返还2009年1月13日被告清点保管季羡林文物、字画577件。随后,季承称北大又清点出38类72件文物,所以,起诉要求北大归还的文物为649件。2012年8月3日,此案正式立案。
据季承介绍,这些文物字画中,不乏唐伯虎的楷书,文徵明、八大山人、仇英等名家的画作,浅草寺建造图和梵文藏金刚经也价值巨大。
季羡林助手之子出庭作证
在法庭上,季承提供了父亲书写的委托书等24个证据。
季承的代理人表示,季羡林与北大签订的捐赠协议书中无捐赠目录,双方也未交接。“所以,协议并未成立,也没有生效。”代理人说。
据代理人介绍,2008年,山东大学教授张衡等人披露季羡林收藏的数十幅名人字画,从2007年开始分批流向拍卖市场。虽然北大方面随后坚称季老藏品未流失,并撤掉了季羡林秘书馆,建立季羡林博物馆。
此外,季承说,想建立季羡林基金会,就像诺贝尔奖一样,不排除和北大合作,他并不是要占有父亲的这些文物。今年3月,法院主持原被告双方对这些文物进行清点,目前这些文物在北大图书馆保存着。
此外,公开报道显示,2013年3月,季羡林的外孙何巍将季承告上法庭,要求确认自己的代位继承权,追加自己为季承告北大一案的共同原告。据了解,何巍的母亲季宛如是季羡林的女儿,早于父母去世。
何巍的律师曾表示,季羡林夫人先于季羡林去世,因此季羡林的“捐赠”也处分了一部分原本属于其夫人的财产。季承要求北大返还的财产中,有一半属于何巍,所以要求法院追加何巍为共同原告,向北大追讨财产。
季承对此表示,他从未否认过何巍的代位继承权,此前两人已达成书面协议,会按照约定比例处分遗产。而且早在2011年拍卖了季羡林的部分藏书后,他就分给何巍近1000万元遗产,如果能打赢和北大的官司,北大返还文物后,他会按协议与何巍分割。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6日,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等。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2009年7月11日,国学大师季羡林在京逝世,享年98岁。
2009年12月16日,季羡林的儿子季承报案,称北京大学朗润园13号公寓季羡林旧居被盗,室内物品被洗劫一空。
案发5天后,海淀警方通报嫌疑人方咸如(季羡林的男保姆)、王如(季羡林前秘书李玉洁干女儿)已被刑事拘留。
2011年5月11日,一中院公开审理这起刑事案件。检方指控称,方咸如在王如的唆使下,采用破窗入室的方式进入季羡林故居中,窃取书籍、塑像等大量物品。经鉴定,上述物品价值333万余元。庭上,王如否认自己指使方咸如盗窃,称当时出于安全考虑,转移季老的文化遗产。此案至今尚未宣判。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