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街采“我从哪来” 男子答“回去问你妈”

社会万象2012-11-25 17:12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央视街采“我从哪来” 男子答“回去问你妈”

继“你幸福吗”的街头采访之后,近日,央视又推出“我从哪里来”的调查。

记者街头随机采访市民:“小时候是否问过妈妈‘我从哪里来’,父母又是如何回答的?”受访对象给出了千奇百怪的回答。答案大多是“捡来的”,也有称是“胳肢窝里生出来”“洪水冲来的”。

受访者们大多回忆起小时候被父母忽悠了。一位大学生称父母告诉她自己是从垃圾堆捡来的。她很伤心。父母便安慰她,小孩子都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她心里就纳闷:垃圾堆里怎会有那么多小孩? ———新华网23日

亲历

垃圾箱成心病

从新闻联播来 天津网友:没事在拿老百姓逗乐?记者能否去机关随机问问:你是贪官吗?你的钱哪里来?不应自学成才 宜虚不宜实?

妙语连珠:女儿小时曾问我这个问题,我告诉她是从垃圾箱里捡来的。女儿说:妈妈,你要是不把我捡来,那我不是会冻死在垃圾箱里吗?这件事过了好久。有一次,我带着女儿在路边走,女儿看到垃圾箱里有一只死兔子,她哭了好久。其实从我骗她是垃圾箱里捡来的以后,她就开始留意周围的垃圾箱了,生怕有哪个孩子在里面没被发现而冻死。

调侃

从新闻联播来

hnmdwyb:下次应该统一口径:从新闻联播里来的。

为情流感:充话费时赠送的!

网友:这记者难道是在帮有些包二奶的官员找亲儿子?

天津网友:没事在拿老百姓逗乐?记者能否去机关随机问问:你是贪官吗?你的钱哪里来?

思考

不应自学成才

addale:性教育缺乏是不争的事实,这与过去把性列为黄色、不健康有关。

不由自主:对性教育耻于开口,已经误导了中国孩子几千年,再延续下去,中国人就快成了“不是自己爹娘生养”的了。中国人不应什么都要自学成才,有些健康知识不能出于传统的腼腆而人为遮掩起来,这是很不科学的社会现象。

说法

宜虚不宜实?

山商:对低幼儿童的性教育宜“虚”不宜“实”。对六七岁的孩子,可告诉他:宝宝是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是爸爸把“种子”种到妈妈肚子里。至于爸爸的“种子”何来、为何妈妈肚里可放“种子”而爸爸不能等,可待孩子长大一些再讲。

刘YY:曾听国外专家说,5岁左右就应适当把身体与性的一些知识告诉孩子,这一年龄段谈性问题很安全,孩子一般不会产生不好的联想。芬兰有本性教育书《我们的身体》,家长就像讲《一千零一夜》那样每天讲一节,性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

各种奇言

“单位发颗药,吃了生BB……”

寒号鸟818:我也问过父母我是从哪来的?回答是从厕所里捞出来的,很长时间想起这个答案觉得很费解:世界这么大,地方那么多,不知哪个谁为什么偏偏把我扔在茅坑里,脏死了。小伙伴们聚在一起交流自己是从哪里来时,我总觉得难以启齿。

fangn娜娜:我妈说,有一年,老家发大水,田里都淹了,你爸就看到你躺一盆里漂来了……有那么十年,我都很感激那个坚固的盆没有翻。

旧游无寻处:我妈一开始也是敷衍说“从垃圾桶捡的”,我那么机灵当然不相信,就一直问一直问,最后我妈很认真地告诉我,原来是每对夫妻到了一定的年龄,单位就会发一颗药,吃了药,肚子里就会长出一个baby……我信了好多年!

Simolyee:老妈说我是2元钱买回来的!我怎能这么便宜!

网友:妈说我是煤堆里捡的,老爸补充说,当时我白,比较显眼。

ZYWE:我妈说是从竹林里捡回来的,我当时想:好幸运没被蛇咬。

本专题整理 杨平(感谢网友)

“我从哪里来”到底能问出啥名堂呢?“从床底下翻出来”、“垃圾堆里捡的”,诸如此类的“神回复”其实并不神,是不少人都经历过的活生生的事实,而且大家即使清楚从哪里来,面对镜头无疑也很难从容地说出,正因为如此,也有个别受访者干脆回呛“回去问你妈”。难道记者不知道不会有“标准答案”吗?难道他们就没预料到会遭遇冷对甚至反唇相讥的尴尬吗?非也!这样的执着不但表达出与平民对话的姿态,更体现出炒热话题吸引公众关注的机智。

“我从哪里来”关乎性,却未必一定与“性教育”有多大关联,但却巧妙地让社会大众高度聚焦“性教育”这一绕不开的现实课题。大家在“泼口水”的同时,也不妨敞开思维去审视,毕竟某些敏感话题,远不是可以简单地用是或非、对或错给出确切答案的。

[责任编辑:admin]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