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集体宿舍的“回归”是城市变迁的需要

国内评论人民日报2018-06-08 06:48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摘要]住,是人的硬需求。一座城市想要提升长久的吸引力、增强民众的幸福感,就要尽可能地为不同群体提供与其收入水平相适应的住房,尽可能为外来务工者、低收入人群解决好后顾之忧。此次北京市提出发展集体宿舍,采取的具体思路,很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做好租赁型集体宿舍的规划、设计、运行,尽可能为外来务工者、低收入人群解决好后顾之忧,释放出一座城市的包容与善意

集体宿舍又“回来”了!

日前,北京市提出发展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增加供给、规范管理、加强保障,为的就是更好地解决城市务工人员的住宿问题。

集体宿舍的生活,是几代国人的记忆。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初期,无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国有企业,刚工作的、还没分到家属楼的职工多半住进集体宿舍。这之后,住宅市场化逐步推进,大多数城市居民或买上了商品房,或住进了保障房,或在市场上租房,集体宿舍渐行渐远。

集体宿舍的“回归”,也是产业转型、城市变迁的需要。

这些年,对进城务工者来说,“住”的难题始终存在。有些人在建筑工地打工,就住在活动板房、临时建筑乃至改造后的集装箱里,虽然有个落脚之地,但条件难言舒适。有些人进入工业企业,单位不“包吃包住”,就得自己找住处。特别是在保洁、物业、餐饮等服务行业中,从业者大都居无定所、漂来漂去。随着服务业比重的提升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这一问题将更为凸显。

与此同时,近年来不少城市相继采取了整治群租房、改造城中村等措施。这有利于城市改善面貌、维护公共安全、实现长远发展,但客观上也一定程度减少了低价住房供给,导致一些打工者不得不搬离城市中心、住得越来越远,乃至每天通勤往返数十公里,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住,是人的硬需求。一座城市想要提升长久的吸引力、增强民众的幸福感,就要尽可能地为不同群体提供与其收入水平相适应的住房,尽可能为外来务工者、低收入人群解决好后顾之忧。此次北京市提出发展集体宿舍,采取的具体思路,很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比如,为了增加供给,不单纯从增量上做文章,而是同时巧妙地盘活存量。如今不少产业园区中,零散分布着一些闲置厂房、商场、写字楼。在没有更为合适的项目时,将其改建为集体宿舍,既能有效满足需求,又能避免资源浪费,地尽其能、房尽其用。

又如,为了规范管理,不再一味地“堵”,还要有效地“疏”。过去,各地下了很大气力整治群租房,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屡禁不止,就是因为市场上有需求。堵不如疏,要建设一批符合管理部门相关标准,通过严格的消防、安全等验收,并由专业租赁机构和建筑企业来建设运营的集体宿舍。有了规范、安全、卫生、稳定的地方可住,谁还会甘冒风险去住群租房呢?

展望未来,要让租赁型集体宿舍落得了地,应当精心做好总体设计,筹划好运行模式。

一是明确导向。集体宿舍有公益色彩,但要发展得好,也得符合市场规则,运用好前期补贴、税费减免等工具,让建设运营企业有钱可赚,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进来。

二是精准施策。租赁型集体宿舍是一个新鲜事物,建少了不解渴,建快了又会产生新的闲置,建得太差没人住,租得便宜不赚钱,建得太好、租得太贵又会偏离实际。为此,各地政府部门在“起稿”时就应该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和务工人员的诉求,反复推敲、逐步完善,确定最为合适的建设规模、推进节奏和租金水平,从而真正地把好事办好,把集体宿舍建到打工者的心坎上。

刘志强

[责任编辑:柳晓原]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