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上海等地的民众都在抱怨打车难。而一个说法流传很广:打车难和滴滴的派单逻辑有关,司机都在等着加价,效率大大降低。这是打车难的真实原因吗?
打车难可以有很多种解释,前UBER资深员工谈婧给出了一种说法,流传甚广,她认为,造成现在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滴滴的派单逻辑存在问题,“导致其引导司机故意加价和慢速接单。”
她说的这个派单逻辑,是指打车时跳出的加价页面,司机知道乘客在打不到车的情况下,会选择多次加价,所以倾向于不接刚开始加价少的订单。
打车难的原因,真的是因为这个派单逻辑吗?总体来看,谈婧的说法存在两个问题。其一,“界面默认在加价的选项上”仅仅是出租车才有的固定设置,而专车、快车用户是不可自行加价的,一般是网约车平台依据当时的车辆行使情况,给予一个倍数,司机甚至都不知道这个倍数。如果谈婧的说法成立,为什么快车和专车同样难打?
在高峰期,出租车乘客可以自主加价,但专车和快车并不是
其二,网约车平台是一个相对而言竞争充分的市场(对司机而言),司机没有办法通过等待加价的模式,稳定获取利益,因为很可能在等待的过程中而错失一个可能得到的订单。只有一种情况例外:打车市场里的供求已经不平衡了。
最近这段时间打车越来越难,理由并不复杂——需求增多的同时,供给也在减少。先看需求端,因采买年货、举办年会等事由,日常出行变多;因过年返乡,去火车站、机场等长途路线变多,导致市区内车辆供应减少;而这次过年相比往年又提前了一点,有些学生也才刚放假,和上班族春运高峰正好重叠。
供给端,春运期间,网约车整体运力一定是在下降的,滴滴表示,春运开始后,很多司机都回老家了。需求在增多,供给在减少,打车不困难是不可能的。
中国人对春节期间的“供需矛盾”不应该陌生。你现在去北京餐馆吃饭,明显能感到上菜速度慢了很多,因为很多外乡厨师已经放假了;洗车行业也是如此,很多人过年希望车干净点,都赶在年前去洗车,而洗车工人又紧缺,洗车价格至少翻倍。
为什么别的行业可以涨价、可以供不应求,而网约车一难打,就立马很多人抱怨呢?这和人的心理预期有关。人们已经享受到了网约车带来的巨大便捷,现在遇到点困难,就很难接受落差。
近期打车难,除了比较显然的供需矛盾外,还有一个因素也该拎出来考察一下。这就是去年11月开始实施的网约车新政,尤其是北京和上海限制牌照、户籍的行为。根据滴滴公布的数据,上海已经注册的41万网约车司机中,超过40万都是非本地户籍人士;北京有本地户籍的网约车司机也仅占3.6%。而北京和上海只有相当少数的本地人愿意从事网约车工作。
平台一方的说法不可尽信,而且新政实施后,不代表所有达不到要求的司机,都会放弃这个行业。但可以肯定的是,专车、快车司机一定呈减少趋势。不可能一项限制性政策出台后,反而繁荣了这个行业。
而且,这样的限制性政策,非常有可能让网约车司机提前回家过年。比如,北京近期密集地在机场、火车站、人流量大的商场布点,查处所谓的“网约黑车”,由于有新政撑腰,现在查起来底气十足。
北京警方查网约车时间点选得很巧妙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在最近,北京第一张“网约车资格证”出炉,据说已经有1200名司机完成了考试,而这些司机都是京籍。这很可能释放了一个信号,以后网约车司机都要持证上岗了,这是对非京牌、非京籍司机信心的又一次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提早回家过年,完全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网约车也要持证上岗
很多人都在议论,说绕了一大圈,打车难问题重回原点。从情绪上,可以理解这种判断。从事实考虑,这是站不住脚的,还记得打车难的原点是什么吗?是你只能路边拦车。什么时候滴滴停止向出租车开放接口,这才叫回到原点。不管目前遇到什么困境,相比之前的出行体验,确实好出太多。
但在网约车新政的背景下,除了专车、快车司机减少的趋势外,还有两个让人忧心的副作用。第一,最近北京出租车司机的心情都很好,明显区别于之前一段时间的消沉。“政府管得好啊!”“你看,不让外地车通行,路面多通畅。”这些话,他们常说。打压快车和专车,会反作用于出租车司机,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地位越来越高,越来越有底气只接加价订单,让谈婧说的“接单速度慢”成为可能。
第二,快车很可能又变成黑车。快车有一定比例,就是从之前的黑车转化而来。科技进步让他们从黑转白,有了合法身份。但如果某些城市在2017年持续打击外地籍贯、车牌,并且要求平台方把所有不合格司机剔除,这些人是很有可能再去从事黑车生意——可以禁止他们跑快车,但没法禁止他们跑黑车。相比于快车,黑车的不安全因素要多得多,重回黑车时代,是真正的退步。
很多媒体为了表明立场,直言“为什么去年这个时候打车不难?”其实每年这个时候,打车都挺难的,但今年的情况更加严重,这就不仅仅是供需矛盾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