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对于有孩子的家长来说,又面临着上不上兴趣班,要不要补课的难题。上,孩子苦不堪言,自己也没了自由;不上,孩子万一落后了怎么办?每到这时,不少家长育儿焦虑就会“发作”。有人认为,中国家长的育儿焦虑源于家长们攀比心过重,对子女期望过高。果真如此吗?
晚上十点多,从楼上传来一个女人的咆哮声:“什么关系?!啊?!什么关系?!说!到底什么关系?”我那颗八卦的心疯狂地跳跃起来,趴到窗台上支起耳朵认真地听着下文。女人继续气愤地喊道:“互为相反数啊?!"……我默默地关上了窗户。
最近这个关于辅导孩子学习的段子,戳中了很多父母的痛点。不过,这个段子仅仅点出了家长的教育焦虑,中国家长的育儿焦虑远不止于此。
不少家长怀孕的时候,就开始焦虑——宝宝是否健康,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生下孩子后,又开始担心孩子是不是体质比别人差,为何总生病;好不容易上了幼儿园,又因为看了太多关于幼儿园老师虐童的新闻,焦虑幼儿园的师资是否达标,提供的食品是否合格;要上小学了,又开始焦虑孩子要不要上兴趣班,如何才能上一所好学校……
现在,育儿焦虑俨然成了中国家庭的“主要矛盾”。2017年5月,UC大数据发布了一份《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在十大家庭焦虑因素中,小孩健康和小孩教育超过夫妻关系,位列第一和第二,婆媳关系、赡养老人这类家庭伦理剧的“最爱”,则排在了小孩人身安全(第四位)之后。
中国家庭十大焦虑因素,数据来源:《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
造成年轻父母育儿焦虑的原因有哪些?在中青报(2015年)的一份调查中,67.0%的受访者归因于攀比心理重,64.1%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要求太高。
人皆有攀比之心,任何时代的家长对孩子也都有较高的期望。现代父母“育儿焦虑”的背后有着更深刻的原因。
首先,育儿焦虑增加和每个家庭养育的孩子越来越少有关。育儿方面的临床医学家戴维·安德雷格教授认为,随着医学的进步,孩子因病死亡的概率大大降低,对孩子来说,这个世界更安全了。但美国的年轻父母却更加焦虑,“根据纽约一个非营利组织抽样数据,大概有78%的年轻父母认为,现在育儿比以前困难得多,仅有4%的人觉得更轻松。”
他把育儿焦虑更多的归结于新手的无知:“育儿焦虑的高发群体是只有一个孩子,或者第一次做父母的人。更多孩子的出生,会削减父母的忧虑。和多子多孙的前辈人相比,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孩子的父母会更长久地沉溺于育儿焦虑中。”(《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
其次,中国普遍存在的“隔代抚养”也会增加父母的育儿焦虑。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的老年人比例超过66%。2岁半以前的儿童,主要由祖父母照顾的占总数的60%~70%,其中有30%的儿童甚至是被放在祖父母家里抚养照顾。
很多年轻父母对老人的育儿观念和方式看不惯,但因为工作忙,又离不开父母的帮助。为了避免矛盾,年轻父母有时候只能“委曲求全”,但内心可能在“翻江倒海”。这样的父母怎么会不焦虑?
在中国,隔代抚养非常普遍
再次,80、90后这代人,在物质上不像他们的父母那一代那样匮乏,自然也就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这其中就包括养育好子女,构建更好的家庭关系。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曾表示,今天的父母,“比以往任何时代的父母都更爱思考‘如何做好父母’这件事”。
这种变化当然是进步,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做好父母”的信息太多太杂,常常让人无所适从;“完美家长”不仅要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还要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父母们要买学区房,要让孩子海外游学,甚至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之前。对自己的“高要求”也让年轻父母更焦虑。
《没有起跑线?》是香港的一部纪录片。Irene由于在生第一个儿子的时候毫无准备导致儿子与同龄小孩比落后一大截,于是在第二胎的时候,她就要妹妹赢在子宫里
从更广的层面看,社会是否公平,保障是否完善,政府能否提供更多的育儿支持,父亲参与育儿的多少,都会影响家庭或母亲的育儿焦虑程度,爱攀比、高期望只是问题的表象。
目前,家庭养育的孩子越来越少是趋势;隔代抚养的现状很难改变;完善社会保障也需要时间,因此要求父母们不因育儿而焦虑,有些不切实际。
不过,这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对焦虑情绪放任不管。国内外研究的共识是,高焦虑度的父母有极其相似的行为倾向:过度敏感、过度控制、过度保护,而这会对儿童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国外学者发现,父母的过度敏感和保护,会降低幼儿对环境的免疫性和耐受性,澳大利亚和英国学者曾对5810名患有哮喘的儿童进行长达数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母亲在怀孕生产期间的焦虑与儿童的哮喘病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而过度控制会降低幼儿的判断力和执行力,过度保护则有可能导致幼儿个性怯懦,更愿意接受弱小角色。
每个家长和幼儿的情况不同,家长焦虑的原因也各异,缓解“育儿焦虑”没有一用就灵的办法。不过,与国内一些母亲把购物,哭或者吃零食作为缓解焦虑的主要方式相比(《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国外的专家还是给出了一些可借鉴的办法。
安德雷格教授认为,家长要弄清自己焦虑的真正原因,并加以解决,才能缓解育儿焦虑。比如,美国很多首次雇佣保姆的家长非常担心孩子的安全,但研究表明,如果保姆可靠,训练有素,收入合理,孩子就会受到良好的照顾。
他指出一些家长之所以担心孩子,是因为他们曾在保姆的薪水上讨价还价。与其说这些家长担心孩子安全,不如说他们担心低薪没有好服务。安德烈格教授认为,如果这些家长能承认这一点,支付的报酬更慷慨些,他们就不会那么焦虑。
还有的心理学家认为,虽然人们应该关注新闻,但有时家长也要学会“关电视”。这也很好理解——有研究表明,人们看的“坏消息”越多,越容易高估坏事发生的概率。如统计数据表明,美国儿童绑架案件和校园暴力事件的数量都在下降,但这类事件是热门新闻,媒体关注度高。这类新闻家长看多了,很可能高估孩子面临的安全风险。实际上,如果家长通过权威渠道了解社区安全状况,不但可以对儿童安全作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对儿童安全的过分担忧也会有所缓解。
此外,父母还可以加入家长互助团体,这些团体会为初为父母者讲解育儿知识,告诉初为父母者幼儿哪些“看似异常”的行为不用担心,家长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育儿经验,倾诉烦恼分享快乐,这也能缓解父母的焦虑情绪。
参加家长互助团体,能够缓解家长的育儿焦虑
育儿焦虑虽不可消除,但能够缓解。这需要社会为孩子们提供更公平的起跑线,也需要父母们拿出更多的勇气和智慧直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