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公布的内阁名单广受关注。由于名单中对华鹰派居多,中美是否会发生贸易战,成为国际热议话题。12月21日,特朗普任命彼得·纳瓦罗为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让这种讨论达到新高潮。纳瓦罗对华贸易尤为强硬,甚至被认为有“仇华”倾向,因此不少国际媒体认为中美极有可能爆发贸易战,并开始分析双方得失几何,而国内依然有人觉得中美不会发生贸易战。谁的观点更有道理,中美爆发贸易战的可能性有多大?
特朗普在中国粉丝不少,他当选美国总统,很多人乐见其成。虽然在竞选过程中,特朗普多次指责中国进行不公平贸易,偷走了美国人的工作,扬言惩罚中国,但很多人并不在意,对中美贸易前景依然保持乐观。
在竞选过程中,特朗普对中国贸易政策的批评,没多少人在意
他们的理由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美贸易确实让中国“占了很多便宜”,但美国也收益甚大。美国蓝领工人失业是暂时现象,从美国整体利益出发,特朗普不太可能跟中国打贸易战。
2、特朗普惩罚中国的承诺,是为了争取蓝领工人的选票,当选后,他不一定履行诺言,此前的总统也曾如此行事。
3、特朗普是个生意人,实用主义者。中国善于和这种人打交道,没什么不能谈,双方不至于走到贸易战的地步。
4、中美两国贸易深度融合,经贸关系互补性强。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中国也有反击的能力,特朗普不会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蠢事。
总之,他们坚信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坏也坏不到哪里”, 特朗普政治上的表态,也是为了获得贸易上的谈判筹码。如果特朗普足够灵活,和中国各取所需,中美经贸关系还有发展空间。
表面上看,这些理由符合逻辑,但如果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这些理由不足以让中美避免贸易战。
从经济上看,过去美国的经济学家也相信,自由贸易的受害者(如美国的蓝领工人),虽然因工厂外迁失去了工作,但他们很快也会获益——自由贸易会创造其他就业机会,最终会扩大各个经济部门的规模。
不过,现在这种观念已开始动摇。2013年,来自麻省理工学院、苏黎世大学和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的三位经济学家,对90年代末中国商品大量进入美国后,对美国工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结论是,中国贸易对美国劳动力市场造成持续的负面影响,已经推翻了“之前公认的许多有关贸易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常识”——理论上该出现的就业调整到现在仍未发生。
具体来说,在最容易受中国贸易影响的一些行业,美国工人工资出现实质性下降,失业率更高。从全国来看,也没有迹象表明其他经济领域能提供就业增长,来抵消制造业的失业。在另一份报告中,他们估计,从中国进口商品(1999年至2011年)导致240万美国人失业。
实际上,认为自由贸易让美国付出过大代价(大量失业和贫富分化),要求缩小中美贸易逆差,与中国重新进行贸易谈判,在美国经济界已不算另类的声音。特朗普对华采取强硬姿态,并不会缺乏来自经济界的支持。
蓝领工人是特朗普赢得大选的大功臣
从政治上看,有学者指出,虽然国家利益是一国贸易政策的前提,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大程度上是各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从整体上看,自由贸易美国有利,但特朗普此次选举获胜,完全依赖“锈带州”异常高的支持,这些州恰是受中国出口冲击最严重的地区。惩罚中国,既是兑现竞选时的承诺,又能继续获得这些地区选民的支持。特朗普有这样做的动力。
再说特朗普本人。他虽是商人,但他对国际贸易的看法更能决定他采取何种贸易政策。《经济学人》认为,特朗普有“重商主义”的执念,把国际贸易看成零和游戏,这种执念的表现就是无法容忍贸易赤字。他提名的内阁候选人中,不少都是主张对华贸易强硬,坚决扭转贸易赤字的鹰派。其中,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彼得·纳瓦罗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彼得·纳瓦罗著有《致命中国》(Death by China)一书(后被拍成纪录片),他认为中国通过不公平贸易和操纵汇率等手段,早在20年前就开始对美国开始了贸易战,中国产品导致5万美国工厂关闭,2500万美国人找不到好工作。特朗普对纪录片的评价则是,“一针见血。这部纪录片用事实、数据和洞见描述了我们与中国的问题。我推荐你们赶快看看。”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专家认为,纳瓦罗上任意味着特朗普将兑现竞选中的大部分承诺,对中国采取强硬的贸易策略
有人觉得对贸易战不必过于担心:纵然特朗普有贸易战的准备,但发动贸易战在美国尚无共识,会受到民主党、国会、甚至是法院的掣肘。
不过,在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贸易专家加里·赫夫鲍尔看来,如果特朗普愿意,他可以绕开上面那些障碍,直接对中国发动贸易战。
他指出,在美国的《对敌贸易法》、《国际紧急状态经济权力法》、《贸易法》等诸多法律中,都可以找到总统发动贸易战的依据。如根据《贸易法》,总统可以以应对国际收支逆差为由,把关税提高15%,为期150天;《贸易法》的另一项条款让总统有权通过征收关税来报复不公平的贸易,中国可能因为“汇率操纵”等原因受到惩罚。
还有人认为,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中国也有反制手段。如限制基本商品的出口,抛售美国国债,不再购买美国的飞机和农产品,美国难以承受这种损失。然而,西南财经大学北京研究院研究员欧阳俊指出,中美贸易额虽大,但相互依存度不同,中国对美市场依存度要高得多。2015年,中国对美货物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1%,而美国对华货物出口占比仅7.7%,即使算上服务贸易,贸易不平衡依旧非常严重。在此情况下,如果美国启动对华关税壁垒,中国的占优策略不是贸易报复,而是寻求新的谈判。
波音飞机常常成为中美贸易争端的“受害者”
即使经济损失相近,如果美国的整体收益更大,鹰派也可能选择发动贸易战。以彼得·纳瓦罗为例,他对中国军事实力的增长格外关注,并将其与美国的贸易逆差联系起来——“我们不能再让贸易逆差继续下去……我们还需要重新考虑中美经济关系,我们正在买‘中国制造’的商品,让中国获益,然后(中国)建造武器并拥有攻击美国的能力。这种关系是不对的。”
今年11月,特朗普一段视频,描述他上任百日之内将推出的政策。在贸易上,他明确一上任就将退出TPP协定。不少中国网友喜出望外,一时间“美国退出TPP,中国成为最大赢家”的标题满天飞,却忽略了在大选中对其他问题表态反复无常的特朗普,在贸易上的表态前后非常一致。实际上,他将公平当成是自由贸易的前提——“我完全赞成自由贸易,但必须是公平的自由贸易(I am all for free trade, but it’s got to be fair)”,还多次强调在中美贸易中,美国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这些可能影响中美贸易发展的表态,却被国人有意无意的忽略了。结果,在美国鹰派齐聚白宫之前,国内鲜有专家和智库对中美贸易战的风险充分预估。现在想想,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美国政府统计,2015年,美国对中国货物贸易逆差为3672亿美元,对华逆差占美全球逆差总额的比例达到创纪录的50%),无论谁当选总统,无论采取何种贸易政策,都不会让中国成为贸易上的“最大赢家”。
《致命中国》一书的封面
在政策预估方面,中国专家要多学学美国同行。以美国彼得森研究所为例,当还是总统候选人的特朗普提出,要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45%的关税,对墨西哥输美产品征收35%的关税时,这个研究所9月份就发布了一份报告,对中美贸易战的可能形式(包括全面的贸易战爆发、非对称性的贸易战、短暂的贸易战),以及对美国的影响行了深入的分析,在中美两国都有很大影响。
直到12月17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中国经济年会上作“促进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发言的时候,还大幅引用了这份报告,而有影响的中国智库报告迄今未见。
中美贸易战结果谁胜谁负,不好预测。对中国来说,无论是准备硬碰硬,还是耐心谈判,都需要未雨绸缪。用惯性思维去理解中美贸易,一味强调“贸易符合两国人民共同利益”“逆差错不在中国”,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越来越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