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曝出五星级酒店用马桶刷刷杯子的恶心事。奇怪的是,又有不少人匆匆将之归因于“工资低”,一些媒体和酒店业者又在渲染房嫂工资太低。似乎给人一种印象,工资低就会干三观净毁的事,这样的错误归因其实是种幼稚病。
在携程幼儿园虐童事件和红黄蓝虐童事件后,这种似是而非的声音也颇有市场。当时,网上就有一派居高临下的声音说,幼儿园这点低工资根本招不到什么靠谱的老师,使得职业门槛太低导致泥沙俱下,乌烟瘴气。
这种看法颇有市场,一些“不爱动脑”的人很支持这种粗糙的论调。现在可以分析一下它到底错在哪里。
“低工资所以素质差”,除了涵盖“幼儿园老师或五星级酒店低层级员工的工资是低的”以及“这些人群素质差”这两个判断,以及其间的关联外,还暗藏了两个推论:1,工资低,那么这些行业门槛就只能这么低。2,工资低,这些行业基本就没有好人。“你企业只肯出这点钱在人力资本上,人给你干活就不错了,出了事就自认倒霉吧!”
五星级酒店用马桶刷刷杯子
幼儿园老师或五星级酒店低层级员工,工资到底是不是很低?部分成立,部分不成立。高低问题始终是相对的,需要参照系。如果以国内收入平均数或中位数工资来作对比,这几个行业的工资并不算离谱,比起环卫工人,他们的工作环境也远比街头来得安逸,幼儿园教师名义上也会受到人们尊敬,家长也不会随便得罪她们。但是也必须承认,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收入,可能不如大家想象中那么高,也不如中小学老师。
这些人群的素质到底是不是差?只能说,从发现的个例来看,这么判断有一定道理。不管是针扎幼儿,还是酒店马桶刷刷杯子,前者不仅击穿了道德底线,甚至触犯法律,而后者是明显的缺乏职业道德,利己伤人。说是素质低没问题。
但“收入低和素质低两者之间的关联”,就有很大问题了。这是论断提出者最需要论证的问题:为什么排除了导致素质差的其他因素(比如品性、学历、教育背景、性格、家庭环境等),而直接指向了收入低?或者换个说法,提高幼师、酒店服务员的工资,他们就一定不会做这些事?理由又在哪?目前还看不到任何有力的论证。
这种强硬的联系,有点类似于所谓的“高薪养廉”。即把制度性腐败和公务人员收入低捆绑起来。为什么这很可能是错的?因为高薪和廉洁没有公认的因果关系。根据透明国际发布的清廉指数,丹麦、芬兰、新西兰、瑞典、冰岛、荷兰、瑞士、加拿大、挪威一直位列全世界最清廉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都只是大致等于全国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不存在所谓的高薪。
另外,从行业格局看,一竿子打倒一船人,把个案的锅甩给全行业,会冤枉了大多数守规矩的从业者。幼儿园和酒店业确实被曝出不少问题,但这些问题之所以还能成为新闻,正是因为它们仍是少数,大概率下,这些行业的从业者还是谨守本分的。当鄙穷思潮与污名化结合起来的时候,穷人不仅会丧失本来就已经很低端的经济地位,很可能连基本的公民权利也会被践踏,而且是以正义的名义。
不妨深入讨论下工资与素质的关系。首先问一个最最浅显的问题,工资是什么?说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租值。在这个问题上,人才和房子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可出租物。员工把自己的劳动时间或劳动能力出租给用人单位。
在劳动力市场,买卖双方都有自己的心理价以及对市场的评估价。当一个人能力较差或者能力并不稀缺的时候,他的议价能力是较弱的。这就是所谓门槛低的工作一般收入都较为普通的原因。
所以,在幼师虐童的案例中,正确的逻辑应该是:幼师职业的门槛低,所以素质低,所以才会去虐童,而收入低则是素质低的另一个结果。收入低带来的真正问题在于行业吸引不了高素质人才进入,导致了死循环。五星级酒店低层级的服务员也是这个道理。
肯定有人不同意这个逻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千金买马骨”,“没有梧桐树招不来金凤凰”,这些习语不都说明了,只要肯开出大价钱,就一定能引来高素质人才吗?把幼师、服务员的工资提到月薪八千、一万,难道就招不到高素质的、不虐童、不用马桶刷刷杯子的员工?
还真不一定,关键在于,市面上缺乏这类行业高素质人才的供给。在《令人放心的幼儿园老师在哪里?再不补课就晚了》中我们提到,全国幼师专业人才供给极为缺乏,而且从早期的培训开始,就定位得相对低端,其掌握的技能根本就不够,根本就匹配不上高工资的定位,雇主只能是白白花钱。
甚至偶尔有定位高的人才供给,人也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举个例子,在幼教行业,国内最顶尖的人才是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根据职友集网6000份样本统计,从2013到2015年,该校该专业毕业生中,只有23%从事幼教专业。原因也很好理解,这些人很多都是调剂过来读这个专业的,只是为了获得个北师大硕士文凭。幼儿园雇主给到月薪八千一万人家也不一定去。
数据来源:职友集网6000份样本统计
前面说到,收入低带来的真正问题在于行业吸引不了高素质人才进入。比如北师大幼师专业的硕士,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嫌弃已经形成的低收入薪资水平,所以高素质人群不想进入这个行业。换句话说,“工资低”与“素质低”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但问题在于,要利用高工资驱动高素质人才进入这个行业,需要大量的雇主有同样的意识,而把这种趋势传递到教育培训行业,也是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
所以,想改变目前的状况,是需要耐心的,需要花大投入改善行业的基础设施,培育行业的整体素质,这既需要政府投入,也需要企业投入。
不要以为这点不重要。“工资低所以素质差”论,还犯了另一个错误,那就是把员工孤立起来看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员工不是孤立的存在,他是在组织里完成工作目标的,在工作中,他是以组织角色的形式生存的,许多工作需要穿制服,就是为了凸显组织角色、淡化个人色彩。
组织有组织的运行规则,所以规章制度很重要,当员工犯了错误,组织的处罚针对的就是他没有按规矩扮演好自己的组织角色。这是内部监督。酒店、幼儿园,还要接受行业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约束。关于这一点,恰恰是因为中国这些行业在整体素质和培训上的不足,才导致了整体的欠缺。
近日,广州日报的一则报道引述了某酒店高管的说法:酒店都倾向于和劳务公司合作,通过劳务派遣方式,为酒店输送清洁工等其他员工。劳务派遣可以省却酒店很多琐碎麻烦事,而且员工也不是酒店编制内,就算出了问题,酒店也可以跟劳务派遣员工撇清关系。也正是劳务派遣这个关系,员工对酒店没有归属感,酒店更谈不上给予职业上的培训和帮助了。
在这层关系中,酒店看似是劳务派遣的受害者,其实它是受益者,它相当于是既得到了低成本用工的好处,又把用工风险外部化了。在这种形势下,指望酒店能够实施强有力的内部监督,似乎是与虎谋皮。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劳务派遣对很多企业是常见和必须的。它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企业的竞争活力。劳务派遣的典型特征是“同工不同酬”,企业用少部分转正的名额,激励劳务派遣员工勤奋工作。我们还不能完全否认这项制度,企业老板需要考虑的是,在现在的舆论环境下,“编外人员”甩锅法则,每次起到的都是副作用,需要重新考虑如何增强对劳务派遣人员的约束和激励问题。
目前还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就是羞谈职业道德,比如幼教和酒店服务员,大家都放弃了职业道德的讨论,甚至嘲笑在这个时代还谈道德的人,直接谈工资多好。其实,在大多是国家,职业道德是非常值得珍视的,讨论这个话题一点都不low,职业道德是和职业荣誉、职业尊严感捆绑在一起的,法官有法官的职业荣誉感,清洁工也有清洁工的职业荣誉。在一个职业荣誉感普遍稀薄的国度,职业道德的缺失,似乎不是什么稀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