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 (记者 张云 通讯员宗尔侬宣)“咱们农民不仅要看土地上的收益,还要在土地之外想办法致富。”在沭阳县西圩乡前庄村,村民王如洲和其他农户,一年四季在土地上劳作,而他不仅在种地上花心思,还将心思用在了种地之外。
“我采取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发展绿色农产品,这样才能提高土地综合效益。”王如洲告诉记者,他还创办了家庭农场集群综合服务中心,为其它农场提供技术、农机、农资、仓储、晒场、烘干等服务,既富了自己,也方便了他人。
“不务正业”的农场主
王半荡家庭农场位于西圩乡前庄村,是王如洲创办的,土地面积约有500亩。在他的周边,还有李应全、王松等12家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共5310亩,全都是稻、麦种植,自然形成了一个家庭农场集群。在这些农场里,王半荡家庭农场的农场主王如洲可以说是最“不务正业”的。别的农场主都把心思放在土地经营上,他的心思却更多花在别的方面。
他把心思用在了生态循环种养上。在承包的土地上,王如洲每年散养6000只草鸡、300只蛋鸭、180只蛋鹅,养殖5600对种鸽、600对蛋鸽。他养的鸡、鸭、鹅不用饲料,以基地内的草、虫为食。他利用基地内边上的沟河养殖四大家鱼,把鸡、鸭、鹅、鸽的粪便用来喂鱼。
他还把心思用在了绿色稻米生产上。王如洲特别注重水稻的品质培育,舍得花大价钱购买生物有机肥料。他种植的每亩水稻仅肥料成本就要比普通农户的高700元左右。基地正常施用的是加拿大山西基地生产的“加多利”牌生物有机肥,用的台湾的“养力多”牌叶面肥可释放出一种防止害虫危害的气味。他地里的杂草除了一部分被鸡、鸭、鹅食用外,其他的都是人工清除,从不使用化学除草剂。他基地生产的大米全部为绿色大米,他还专门拿出100亩地,制定了更高的水、肥、药施用标准,培育有机大米,向更优的品质要效益。
越走越宽的致富路
作为一名农场主,王如洲深深体会到在粮食种植方面的不易和风险。粮食种植规模扩大了以后,技术、农机、农资、仓储、晒场、烘干等要求都发生了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资金、土地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每个家庭农场都有这些设施和设备。这些,王如洲看在眼上,谋在心中,他要扭转这种人种天收的局面,给周边的农场主也给他自已一粒“定心丸”,他开始把心思用在了为农服务上。
2015年6月,王如洲筹资240万元,建设了沭阳县西圩乡前庄家庭农场集群综合服务中心。他在服务中心建了可进行电商销售、农产品展示、农资服务、技术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办公大楼240平方米,大米加工厂380平方米,粮食仓库670平方米,农机库660平方米,晒场2440平方米,粮食烘干库200平方米。2016年7月,服务中心建成落地。李应全、王松等农场主不约而同地对王如洲说:“有了你,我们再也不愁了。”
谈起他的种地收益,王如洲说:“我的500亩土地,一麦一稻,麦子可基本保本,赚的是稻子钱。我的稻子,注册了‘如洲’牌绿色大米商标,自己育种,自己育秧,自己的农机管理、收割,自己的加工厂加工,每亩可产1000斤,出米率60%左右,采取会员制销售模式,8块钱一斤供不应求。”
王如洲还告诉记者,他养的鸡、鸭、鹅,基本没有成本,草鸡18块一斤,鸭蛋8块一斤,鹅蛋9块一个,种鸽80块一对,鸽蛋5块5一个。
增收启示:王如洲围绕市场需求,发展生态农业,创办家庭农场集群综合服务中心,采取“多条腿”走路,既自已增收,又方便其他家庭农场,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