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黄山,在新安江的“丝光椋鸟”。当日,一群成千上万只“丝光椋鸟”飞抵安徽黄山新安江,忽而高空盘旋,忽而俯冲低空,忽而掠过水面,忽而觅食小憩,浩浩荡荡,场面壮观。 中新社发 施广德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据史料记载,丝光椋鸟(学名:Sturnus sericeus)体型大小和其他椋鸟相似,体长20-23cm。嘴朱红色,脚橙黄色。雄鸟头、颈丝光白色或棕白色,背深灰色,胸灰色,往后均变淡,两翅和尾黑色。雌鸟头顶前部棕白色,后部暗灰色,上体灰褐色,下体浅灰褐色,多栖息于开阔平原、农作区和丛林间以及营巢于墙洞或树洞中。中新社发 施广德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陕西、河南、安徽、江苏至广东、海南、西至四川、云南等地。丝光椋鸟喜结群,丝光椋鸟喜结群于地面觅食,取食植物果实、种子和昆虫,爱栖息于电线、丛林、果园及农耕区,筑巢于洞穴中。冬季聚大群活动,夏季数量少,迁徙时成大群。 中新社发 施广德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2012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2000年8月1日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成为“三有”动物。目前,“丝光椋鸟”还不能人工养殖。 中新社发 施广德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